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身陷传销组织“蝶贝蕾”四个月后,陈晓娜终于逃出来了,那一刻,她感觉整个世界都明亮了。
今年2月,急于求职的陈晓娜从朋友那儿听说Boss直聘“挺好的”,于是下载了Boss直聘App并在上面找工作。很快,她被天津的一家公司录取。
然而,到了“公司”后她发现,在Boss直聘平台上招聘自己的,是传销组织假冒的“李鬼公司”。
和陈晓娜一样,东北大学毕业生李文星也是在Boss直聘平台上找工作,之后被骗入传销组织,最终不幸溺亡,引发了公众对传销和网聘平台的广泛关注。
“民间反传销第一人”李旭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近几年,传销组织正从传统传销转向网络传销,大学生成了这些传销组织的重点围猎目标。传销组织通过网络招聘平台,冒充企业,虚构招工信息,把人骗进去后对其进行人身控制和精神控制。
本应是年轻人求职、企业招人的网络招聘平台,何以成了传销组织诈骗的工具?传销组织又是如何利用网聘平台漏洞进行虚假招聘的?近日,澎湃新闻采访了多位通过网络招聘平台陷入传销组织的受害者,并对Boss直聘、中华英才网、拉勾网等多家网络招聘平台进行调查。
“被同样情况骗至传销的人多到想象不到”
苦寻工作3个月未果后,陈晓娜收到了Boss直聘平台上一家公司发来的消息,询问她之前的工作经历、家庭状况、对工作的期望等问题。
两天后,她接到了该公司的电话面试。10多分钟的面试里,对方只简单询问了几个与软件测试专业相关的问题,以及是否去过天津、有没朋友在天津、独不独立等问题,就告诉她通过了面试,让她第二天去报道。
陈晓娜有些怀疑,“怎么这么简单就通过了”。她上网查了下,发现确实有这家公司,不过是家小公司。她将此事告诉了哥哥,哥哥听说后有些怀疑,说不可信。
但“终于有工作了”的欣喜,让陈晓娜没有细想,第二天就收拾行李奔向新工作。那时的她尚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长达4个月的传销生活。
事后回忆起被骗经历,19岁的陈晓娜说,“因为我年龄小很多公司都不愿意要我,我就着急找工作。好不容易有公司要我了,我迫不及待就去了。我当时想着,只要能工作,无论公司给多少钱都行,就是这种心态害了我。”
与陈晓娜一样,周浩也是在急切找工作时跌入了网聘陷阱。
周浩收到的“李鬼公司”发来的入职通知截图,邮件中没有写明公司名称。
今年4月,周浩从一家软件公司辞职,回家待了两个月。6月时他开始找新工作,在Boss直聘、前程无忧、拉勾网等网聘平台上广撒简历后,收到了拉勾网上一家上海公司发来的消息,询问他有无贷款、是否单身、是否介意出差,而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则问得比较笼统。
周浩有些诧异,怎么一上来就问这些私人问题。两天后,对方打来电话面试,询问了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他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回答,对方总是回复“嗯嗯”,“是否专业,我也不清楚。”
对方还称,上海总部不缺人,天津那边有个项目部,需要先去天津一两个月。周浩觉得工作出差很正常,就欣然应许。
不久,名称为“拎着幸福逛街”的QQ个人邮箱发来入职通知,让他6月8日到天津市西青区鑫茂科技园报道。
周浩收到的“李鬼公司”发来的入职通知截图。
通知书中写明,他担任web开发一职,入职后试用期月薪5000元,转正后6000元,“并没有高薪诱惑,所以自己也没有多想。这一点让我觉得他们非常狡猾。”
更令人起疑的是,整封邮件中均未标注公司名称,邮件末尾还写着“备注:请遵守薪酬保密制度,不得向第三方透露自己的薪酬、福利等相关内容,一经发现公司将根据薪酬保密制度给予严重处分,严重者解除劳动合同。”
周浩将邮件截图发给哥哥看,两人都觉得有些奇怪,“但是没有意识到这是传销,以为是小公司没有那么严格,不像大公司那样正规。”
被骗进传销组织后,周浩发现“被同样情况骗至传销的人多到想象不到”,“我们那个窝点,十天就进了七个新人。其中五个是程序员,都是从网上被骗进来的。其他人大部分是通过Boss直聘骗过来的,其他网站也有。”
“一旦做了这个事,就再也洗不清了”
2017年春节前夕,汤可可在北京边实习边找工作。1月10日,中华英才网上“华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张佳豪”发来消息,让他去天津面试。
中华英才网上,传销人员假冒“华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张佳豪”,发布的测量员岗位,汤可可投递该岗位后被骗。
他特意上网查了下这家公司的相关信息,发现招聘网站上发布的公司信息都是真的,却忽略了发布信息的人与这家公司不一定有关系。“招聘平台的问题就在于只审核了这些公司的真实性,却没有审核发布信息的人。”
之后,他被骗入天津静海区的一处传销窝点。十多天后被迫发展下线,“你怎么来的,就怎么发展其他人”。
汤可可透露,发展下线采取由老带新的方式,老成员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新成员使用手机的情况,新成员则用手机注册中华英才网、Boss直聘等招聘网站,同时加一些QQ、微信招聘群,发布招聘信息。
发布的招聘信息往往与个人所学专业相关,“我是学地质专业的,他就让我填测量或者技术员这类岗位。”回忆起来,他不记得招聘平台有什么审核过程,“反正今天发了,第二天就能用”。
而在周浩所在的传销窝点中,十三个人中每天有四五个在做这个(骗人),成功的几率并不高,但也有被骗过来的,“他们撒了一个很大的网,基本上招聘网站上都会发布,所以总有人来”。
刚进去十天,周浩就被告知,要等时机成熟了、到一定层级后才能做这个,“大概两个月后就可以”。
要发展下线,首先得成为“老板”, 并且熟知理论。这些理论很长,刚进去的一两个月基本上都在背理论。
周浩说,传销人员在与求职者沟通时,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在网聘平台上广撒网后从中筛选对象,询问对方是否单身、工作找了多久等个人信息,以此判断其是否心急;聊完后,会晾他们一两天,此时求职者心里会比较忐忑,心想公司是否会看中自己;一些传销人员甚至不再回消息,而是等着求职者主动来询问,之后再安排电话面试;在此沟通过程中,如果求职者表现出疑问很多,传销人员就会放弃这个人,声称公司已经招满人了。
在周浩的印象里,这些发展下线的人行动十分“诡异”,会突然拿电话出去,找一个没人的地方打。在电话面试时,一些人可能不太懂技术,就有专人在旁边指导,或者将问题写在纸上,由面试者来问。
发展下线成功或者失败对传销人员没什么影响,能不能同化、问新人要到钱才是最终目标。而要到钱后,邀约人、同化他的人以及领导都有分红。
周浩说,被骗入传销组织的人有的不愿发展下线,“因为一旦做了这件事,和他们就真正变成一条船上的人了,再也洗不清了。”
周浩和李文星曾在一个窝点待过,那个被传销组织称为“家”的地方一共有十三四个人,李文星大概做到了“邀约人”阶段,周浩回忆,李文星的状态“一直很沉闷,不太爱说话,估计是还没有被同化”。
被困传销组织2个月后,陈晓娜被迫开始“卖东西”——用手机下载Boss直聘、中华英才网、招财猫等招聘软件,“他们非得让你发招聘信息,说你光待着不行,要干点活。我不愿意做,但是你只能配合他们,才会取得信任。”
她发现,很多招聘软件特别不严谨,不用登记公司注册信息、编码,直接百度搜索一些小IT企业的信息填入就行了。此外,现在招聘时大多用手机号而非座机,很容易让传销人员钻空子。
在与求职者聊天时,“老手们”教她:先了解求职者的家庭状况,敏感的人不要问太多家里的问题,多问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还要问他来没来过天津、有没有亲戚朋友在天津、自己独不独立、多长时间给父母打一次电话、家里几个孩子等。
陈晓娜说,传销组织希望寻找20到26岁、未婚、没有男(女)朋友的求职者。若不符合上述信息,则直接pass掉。不愿发展下线的她会找各种理由说对方不符合,经常被骂“没用”。
今年2月身陷天津的一家传销组织的王金伟回忆,传销人员在boss直聘上发布职位后,不到5分钟就有15个求职者发来消息,之后越来越多,到下午时“根本翻不到底”。只要跟这些求职者说话,对方5分钟内就会回复,“一天收500份简历不是问题”。
在人员的选择上,传销组织也有一套筛选标准:发来3条以上消息的跟他聊,因为对方更渴望找到工作;之后询问毕业多久、是否接受过培训、是否为贷款培训,有贷款的、结了婚的不要,不接受外派的也不要。
这些条件都符合之后,传销人员会告知对方,稍后技术部门会有简单的电话面试。电话面试时,先了解对方家境、父母职业;然后设置一些简单的技术问题,让对方感觉“公司对实习生要求不高,自己能够胜任”;之后拉关系,假装是老乡,说“我之前也是老乡介绍找到的工作,现在工作不好找,我跟领导说说好话,明天给你信儿”,求职者就会很客气地说“谢谢哥,有机会请你吃饭”,“这样的基本就有戏了”。
“这个电话叫铺垫电话,主要是打关系,套近乎。”王金伟说,有时邀约人还会用到“负面消极”的话语术,先告知求职者社会的黑暗面,比如“我们领导有个表弟,刚毕业什么也不会”,之后唬他:“他来这3个月,一个月工资就1万多”,让求职者愈加想来。
多家网聘平台仍有审核漏洞
针对传销受害者提到Boss直聘、中华英才网、拉勾网、智联招聘等网聘平台,澎湃新闻进行了招聘和求职体验,发现目前仍有部分网聘平台存在审核漏洞,未经认证就可发布虚假招聘信息。
8月3日下午3点,澎湃新闻记者登录Boss直聘app,输入平台上已有的公司进行认证,页面显示,需用企业邮箱认证。而在当天早些时候,凌晨一点,微博网友“景辰”先后以阿里巴巴集团、Boss直聘等平台上已有的公司进行认证,未收到任何认证提示,成功发布职位。
8月3日凌晨一点,微博网友“景辰”以阿里巴巴集团为名进行认证,成功发布了“Java”职位。
当天下午6点,记者再次输入Boss直聘平台上没有的公司进行认证,页面显示,需提供企业名片、工牌、在职证明或营业执照。随后记者上传从网上随机搜到的某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照片。10分钟后,显示认证通过,可发布一个职位。
若要继续发布职位,则需先完善公司简介、产品介绍、公司图片、高管介绍等企业信息。而这些内容,在所填公司的官网上均能搜到。记者填完后,平台没有对所填公司信息的真实性进行任何审核,便可继续发布新的职位。
对此,Boss直聘承认,该公司采用的“只发一个职位,资料合规,可以先发;不触发举报,可以招聘”的认证机制存在很大问题,“教训很惨痛”。从8月3日凌晨起,平台开始全面调整,所有招聘者均事先审核认证。
8月3日,记者又登录中华英才网,以“北京科蓝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为名进行注册,并成功发布了程序员职位。职位发布后,系统自动推荐一批条件适合的应聘者,招聘者可直接向这些应聘者推送邀请。这意味着,在系统对企业进行审核之前,企业就可以把信息发送给部分求职者。随后,记者将职位信息推送给了一位23岁的于先生,并告知其是媒体测试,要警惕传销陷阱。
当记者试图查看“我的招聘主页”时,页面显示“发布一个职位并通过审核就可以分享主页”。次日,记者再次登录,发布了新的系统分析师职位,不久后发现已能进入招聘主页。截至8月7日12点,记者虚构的企业和招聘信息在该平台上已收到了11位求职者投来的简历。
体验发现,在中华英才网上,招聘者注册后便可发布招聘信息,无需上传营业执照,平台对企业资质的审核形同虚设。
记者在中华英才网上成功发布了程序员、系统分析师两个职位。
澎湃新闻随后致电中华英才网客服提出疑问,对方回应称,平台一直有严格的审核系统。一分钟后,记者收到平台发来的消息,提醒之前发布的职位审核不通过,再次发布职位需要芝麻信用授权。
此前有传销受害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传销组织也通过拉勾网发布虚假职位。8月6日 12点,记者再次登录拉勾网,页面显示,职位发布者需使用带有公司域名的邮箱进行注册,之后填写公司主页、名称、logo、营业执照等信息进行认证后,方可发布职位。
职位发布者需使用带有公司域名的邮箱进行注册。
澎湃新闻采访了解到,这是拉勾网近日进行的审核升级,而此前注册新公司,主要需提供营业资质和人工审核,与Boss直聘的审核流程类似。
拉勾网合伙人鲍艾乐告诉澎湃新闻,升级后,在企业提交认证申请后,拉勾网会对照企业的信息库,对认证信息进行人工审核。若有新注册的用户要挂靠平台上已有的公司,则必须得通过该公司企业邮箱的认证。
但她也承认,“如果有人刻意造假,把所有的信息都模拟,甚至弄一个邮箱域名,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不过这样的造假门槛特别高。”
3日下午,澎湃新闻还登录了智联招聘平台,以“上海澎湃新闻”为名进行注册。在注册环节中,智联招聘对注册邮箱并无具体要求,可以填写个人邮箱。认证环节中,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需上传营业执照,而研究所、报社、记者站等其他行业,可以由客户自行填写。同时在法人认证环节,也只需填写法人姓名,并无上传资质证明的要求。
随后澎湃新闻联系到智联招聘公关部主管王一新,询问针对其他行业中客户自行填写的内容,如何验证其真实性。
王一新回应称,智联招聘设置了用户资质审核、企业情况调查、大数据智能识别等七道关口,以审核企业资质。研究所、报社、记者站等其他行业虽由客户自行填写,但需要提供企业资质证明,之后由审核团队核对,同时网上查询资质证明中的代码。认证审核通过后,发布职位时还需上传HR的个人身份证。
“希望传销人员在网聘平台上无法作恶”
李文星事件后,以Boss直聘为代表的网络招聘平台深陷舆论风口,网聘平台上虚假信息泛滥,早已成了求职者的痛点和危害行业发展的毒瘤。
8月3日,前Boss直聘华东市场公关经理的朱利安发文,直指招聘企业资质审核环节存在问题,承担审核职责的主要是销售人员,他们不具备审核资质,作为把关人的商务总监往往“把其审核资质的注意力集中于该企业的发展程度能否给平台支付付费工具从而带来足够的广告收入”。
朱利安对澎湃新闻表示,Boss直聘会面向企业方提供推广、加权等服务,从而被求职者“优先看到”和“长期置顶”,而这些企业的信誉和口碑却没法得到保证。
但Boss直聘公关经理饭遥在接受澎湃新闻的采访时否认朱利安“销售团队负责审核”的说法,“招聘企业的资质肯定不是销售团队在审核,我们有运营团队专门负责审核,每天工作到12点,经常加班。”
饭遥补充说,从8月3日凌晨起,Boss直聘开始完善审核策略,所有招聘者必须“机器审核加人工审核”才能招人。8月4日,平台上线“身份证+人脸识别”等更为精准的审核认证措施。8月5日,扩建了百余人规模的人工审核及安全团队。
不过她坦言,Boss直聘作为互联网招聘行业,一方面没有资源去打击传销,另一方面主业还是在招聘上,“希望传销的人在我们平台上基本没法作恶”。
拉勾网合伙人鲍艾乐也表示,招聘平台、相亲平台都会遇到诈骗或假信息,只能尽全力去跟它斗争,有什么最好的技术都用上。目前,拉勾网正在进行自查,考虑是否需要要求所有人必须上传身份证,或者用更好的技术手段进行升级。
58集团高级公关经理刘聪认为,网络招聘平台上的“李鬼公司”信息,通过后台的数据库其实可以查出,但完全及时地监测出这些虚假信息,现在应该哪家公司都做不到,只能不断加强审核。
“目前互联网招聘平台都缺乏对应届生的专门保护,劳动部门也对近年来全民创业热潮中诞生的众多企业监管力度不够,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毕业生们往往被坑。”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朱利安希望,李文星事件能成为引领行业革命的一个契机,彻底肃清互联网招聘行业多年未能根治的恶疾。(领航人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