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三星电子重组中国业务 称不涉及裁员
据《韩国先驱报》(The Korea Herald)报道,三星电子今日对中国业务部门进行了重组,旨在扭转其智能手机业务在中国市场的疲软趋势。三星表示,此次重组不涉及裁员。
三星电子一位官员向《韩国先驱报》表示:“我们今天重组了中国业务部门,希望扭转销量下滑的趋势。此次,有7个销售点被关闭,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细分的22个基地(base)。北京总部将对这22个基地进行更密切地管理。”
被关闭的这7个销售点分别位于中国北部、东部、南部、中部、西南、西北、东北。 同时,三星还否认了裁员传闻。该官员称:“此次重组不涉及裁员。”
此次重组正值三星智能手机和家用电器业务近几年在中国市场持续疲软之际。作为支柱业务,三星智能手机去年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降至5%,远低于2013年的19.7%.出货量从6200万部降至2300万部。
三星智能手机业务低迷主要因为华为、Vivo、OPPO和小米公司等中国品牌的崛起。调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公司生产的智能手机销量占到了中国智能手机整体销量的87%.
此外,去年的Galaxy Note 7手机召回事件也引发了中国消费者的不满。去年9月,三星在第一波召回中并未把中国市场列入其中。但事实是:三星在中国销售的Galaxy Note 7存在同样的隐患。
Counterpoint Research研究员Kang Kyung-soo称:“中国消费者对Galaxy Note 7事件的不满情绪犹在,加之苹果公司即将发布iPhone 8,中国消费者对三星Galaxy Note 8的期望值并不高。因此,三星明年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可能依旧低迷。”
除了智能手机业务,三星家电业务在中国市场同样陷入窘境。调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数据显示,去年三星和LG在中国家电市场的合计份额还不到5%。(领航人才转)
三星电子一位官员向《韩国先驱报》表示:“我们今天重组了中国业务部门,希望扭转销量下滑的趋势。此次,有7个销售点被关闭,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细分的22个基地(base)。北京总部将对这22个基地进行更密切地管理。”
被关闭的这7个销售点分别位于中国北部、东部、南部、中部、西南、西北、东北。 同时,三星还否认了裁员传闻。该官员称:“此次重组不涉及裁员。”
此次重组正值三星智能手机和家用电器业务近几年在中国市场持续疲软之际。作为支柱业务,三星智能手机去年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降至5%,远低于2013年的19.7%.出货量从6200万部降至2300万部。
三星智能手机业务低迷主要因为华为、Vivo、OPPO和小米公司等中国品牌的崛起。调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公司生产的智能手机销量占到了中国智能手机整体销量的87%.
此外,去年的Galaxy Note 7手机召回事件也引发了中国消费者的不满。去年9月,三星在第一波召回中并未把中国市场列入其中。但事实是:三星在中国销售的Galaxy Note 7存在同样的隐患。
Counterpoint Research研究员Kang Kyung-soo称:“中国消费者对Galaxy Note 7事件的不满情绪犹在,加之苹果公司即将发布iPhone 8,中国消费者对三星Galaxy Note 8的期望值并不高。因此,三星明年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可能依旧低迷。”
除了智能手机业务,三星家电业务在中国市场同样陷入窘境。调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数据显示,去年三星和LG在中国家电市场的合计份额还不到5%。(领航人才转)
2017-08-02
松下公司:只招70分水平的人
名鼎鼎的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提出:“松下只招70分水平的人,不招90分优秀的人才”。他的主要理由在于,越优秀的人,待遇要求越高,导致人工成本高昂;而且通常优秀的人不好管理,在特别强调团队合作的企业环境中,这些不好管理的能人,时常会成为团队绩效的障碍点。
与此对应,万科董事长王石先生也曾说过:“所谓一流企业,是指招到三流的人才,做出二流的事情,却赚到一流的钱;而所谓三流企业,往往是招到一流的人才,做出二流的事情,只赚到三流的钱。”
无论是松下幸之助还是王石先生,都认为企业在招聘选才时,完全没有必要“人才高消费”,非得去招那些最优秀的人才。应该说,两位企业家的意思,不是坚决不用最优秀人才,而是想强调一种理念:没有必要刻意要去招那些最优秀的人。
认真分析这个观点的价值在于两方面:一是虽然招聘非常重要,但对于企业来讲,如何用好招到的人却更加重要;二是它充分体现了招聘工作的本质。那么,招聘工作的本质是什么?是“匹配”——将招聘的目标岗位的任职要求与应聘者的素质、能力与经验加以匹配,以判定两者的吻合程度。因此,所谓招聘到一个“最理想”的人才,不是指招聘到一个学历最高、水平最高或者背景最好的人,而是招聘到一个与目标岗位任职要求最匹配的人。
然而,反观企业招聘的普遍现实,很多企业总是一味地追求找“最好”的人才:校园招聘总想招211、985名校的学生,社招也总是想找到最顶尖的人才。姑且不论这样的人才你是否有能力招得到,即便招得到,也未必是与你的企业和岗位要求“最匹配”的人,结果往往是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企业常常感慨很多人才“水土不服”!其实作为一个企业,我们首先要去反思自身的招聘标准。
具体来说,招聘的匹配工作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的匹配:人岗匹配、风格匹配与人际匹配。既然招聘的本质是作匹配,因此招聘选才的一切核心都要围绕这一目标来展开。事先要设计好有利于判定应聘者岗位匹配性的方式、方法和运作模式,还要设计出具体的操作环节与步骤。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平常我们在招聘考察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人岗匹配”,包括很多面试、测评的环节都在做这个工作,却弱化甚至忽略了人际匹配与风格匹配,结果时常招来有能力却不能创造好业绩的人才,这需要我们在招聘工作中加以调整和强化。(领航人才转)
2017-08-02
商务部:鼓励企业走出去政策未变 遏制非理性投资
中国外贸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19.6%的高速增长,创下了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半年度最高增速。
在7月31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商务部指出,正在贸易国际市场布局、国内区域布局、外贸商品结构、经营主体结构、贸易方式等领域推动贸易结构的“五个优化”。
上半年已经显现出了这种优化升级的效果:对“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的贸易增长迅速;中西部地区正在外贸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进出口增速亮眼;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的贸易方式和外贸新业态也实现了迅猛增长。
商务部还表示,中国政府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没有变。特别是对“一带一路”,对国际产能合作,对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包括东中西产业梯度发展的对外投资,中国仍将持续给予鼓励。同时,房地产、酒店、体育、娱乐等行业的对外非理性投资将得到遏制,从而进一步引导企业对实体经济的投资。
无人机出口增长近一倍
从国际市场布局来看,中国更强调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在全国外贸中的比重。据钱克明介绍,上半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增长比较快,其中对东盟、印度、俄罗斯进出口分别增长了21.9%、30.4%和33.1%.
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3.4%,同期中国与非洲国家进出口增长28.3%.
“在一带一路等新兴国家,中国的产业结构可以和他们形成互补,而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正好契合了其基建需求,因此后者将成为中国国际市场开拓的重点。”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指出。
不同运输工具的货运量也反映出这种市场结构的变化:前五月中国外贸铁路、公路运输量增长迅速,都高达20%以上:公路运输主要是与周边国家,铁路大多跟“一带一路”国家、欧亚大陆桥沿线国家有关,这两个区域的贸易增长良好。
从国内区域布局来看,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增长26.8%,西部地区增长25.7%,东部地区增长18.5%,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增长快于东部地区。
白明指出,国内区域布局的优化主要是在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外贸的同时,更加发挥中西部地区在全国外贸中的作用。
他认为,中西部地区一方面土地、人力等要素成本仍具备比较优势,其基础设施等条件也更为完善,能够承接相应的产业转移;另一方面,也是中国最新开放的方向要求,在“一带一路”等面向西部的开放中,中西部地区会成为开放的前沿。
从产品结构来看,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长要快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中高端制造业对经济的支撑力正在不断提升,部分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和装备制造产品出口一直保持良好态势。比如,上半年汽车出口增长32.5%,船舶增长25.1%,无人机增长93.4%.
同时,外贸新业态迅猛增长,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增速高达66.7%,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增长27.8%.
白明表示,中国正在大力推动市场采购、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的发展。
“市场采购相当于国际贸易的零售化,简化了中小外贸商的报关等流程。综合服务平台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在一个平台上打包解决企业面临的物流、保险、通关等一系列问题的服务提供商。”他表示,跨境电商则打破了中国外贸在微笑曲线中的劣势地位,而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也在国际上初步建立了竞争优势。
地产文化体育娱乐海外投资大幅下降
上半年我国对外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外贸回暖和跨境投资的回落并存。
钱克明表示,上半年的对外投资更趋理性。对外直接投资3311亿元,下降了42.9%,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有效遏制。
不过,从对外投资的国别看,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下降比较少,相对于对外投资40%以上的下降幅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仅下降了3.6%.
同时,企业也更加重视实体投资,对境外制造业投资降幅要小于对房地产、文化体育娱乐产业的投资。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业对外投资同比大降超过82%,只占同期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2%;此外,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海外投资也大幅下降了82.5%,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1%.
钱克明表示,投资数据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多部委出台了一些调控措施,特别是加强了对外投资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核,引导企业投向实体经济,尽量减少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的投资。
“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对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工作,确保对外投资健康规范有序发展,特别是我刚才提到的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的对外投资,我们建议相关企业还是要审慎决策,防范风险。”他说。
隆国强也指出,当前中国的资本项目还没有实现完全可兑换,所以政府对跨境投资进行适当的管理和规范引导是十分必要的。从宏观上看,任何一个国家都要避免跨境资本流动的“大进大出”。
白明表示,对外投资本身面临着对外部经营环境“水土不服”、对被并购对象负担评估不足,国外安全审查收紧等风险,而部分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行为更是增加了金融的风险。
这些行为可能包括虚假投资、转移资产等不规范现象。不仅如此,很多企业还都通过国内的高杠杆进行收购,将风险留在了国内的金融机构。
钱克明强调,中国政府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这个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企业“走出去”,对于符合国内法律法规、国际通行规则,开展真实、合规的对外投资是鼓励的。
“特别是对 一带一路 ,对国际产能合作,对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包括东中西产业梯度发展的对外投资,我们都是鼓励的。”他说。
隆国强认为,过去十年是中国对外投资增长最快的十年,规模从2008年的28.5亿美元,一路攀升至2016年的1701亿美元,其背后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需要整合全球资源和市场的新阶段。
“所以尽管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规范管理措施,但中国政府支持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政策方向不会变,中国作为一个对外投资大国的地位是不会变的。”(领航人才转)
在7月31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商务部指出,正在贸易国际市场布局、国内区域布局、外贸商品结构、经营主体结构、贸易方式等领域推动贸易结构的“五个优化”。
上半年已经显现出了这种优化升级的效果:对“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的贸易增长迅速;中西部地区正在外贸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进出口增速亮眼;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的贸易方式和外贸新业态也实现了迅猛增长。
商务部还表示,中国政府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没有变。特别是对“一带一路”,对国际产能合作,对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包括东中西产业梯度发展的对外投资,中国仍将持续给予鼓励。同时,房地产、酒店、体育、娱乐等行业的对外非理性投资将得到遏制,从而进一步引导企业对实体经济的投资。
无人机出口增长近一倍
从国际市场布局来看,中国更强调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在全国外贸中的比重。据钱克明介绍,上半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增长比较快,其中对东盟、印度、俄罗斯进出口分别增长了21.9%、30.4%和33.1%.
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3.4%,同期中国与非洲国家进出口增长28.3%.
“在一带一路等新兴国家,中国的产业结构可以和他们形成互补,而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正好契合了其基建需求,因此后者将成为中国国际市场开拓的重点。”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指出。
不同运输工具的货运量也反映出这种市场结构的变化:前五月中国外贸铁路、公路运输量增长迅速,都高达20%以上:公路运输主要是与周边国家,铁路大多跟“一带一路”国家、欧亚大陆桥沿线国家有关,这两个区域的贸易增长良好。
从国内区域布局来看,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增长26.8%,西部地区增长25.7%,东部地区增长18.5%,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增长快于东部地区。
白明指出,国内区域布局的优化主要是在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外贸的同时,更加发挥中西部地区在全国外贸中的作用。
他认为,中西部地区一方面土地、人力等要素成本仍具备比较优势,其基础设施等条件也更为完善,能够承接相应的产业转移;另一方面,也是中国最新开放的方向要求,在“一带一路”等面向西部的开放中,中西部地区会成为开放的前沿。
从产品结构来看,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长要快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中高端制造业对经济的支撑力正在不断提升,部分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和装备制造产品出口一直保持良好态势。比如,上半年汽车出口增长32.5%,船舶增长25.1%,无人机增长93.4%.
同时,外贸新业态迅猛增长,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增速高达66.7%,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增长27.8%.
白明表示,中国正在大力推动市场采购、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的发展。
“市场采购相当于国际贸易的零售化,简化了中小外贸商的报关等流程。综合服务平台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在一个平台上打包解决企业面临的物流、保险、通关等一系列问题的服务提供商。”他表示,跨境电商则打破了中国外贸在微笑曲线中的劣势地位,而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也在国际上初步建立了竞争优势。
地产文化体育娱乐海外投资大幅下降
上半年我国对外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外贸回暖和跨境投资的回落并存。
钱克明表示,上半年的对外投资更趋理性。对外直接投资3311亿元,下降了42.9%,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有效遏制。
不过,从对外投资的国别看,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下降比较少,相对于对外投资40%以上的下降幅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仅下降了3.6%.
同时,企业也更加重视实体投资,对境外制造业投资降幅要小于对房地产、文化体育娱乐产业的投资。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业对外投资同比大降超过82%,只占同期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2%;此外,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海外投资也大幅下降了82.5%,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1%.
钱克明表示,投资数据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多部委出台了一些调控措施,特别是加强了对外投资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核,引导企业投向实体经济,尽量减少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的投资。
“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对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工作,确保对外投资健康规范有序发展,特别是我刚才提到的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的对外投资,我们建议相关企业还是要审慎决策,防范风险。”他说。
隆国强也指出,当前中国的资本项目还没有实现完全可兑换,所以政府对跨境投资进行适当的管理和规范引导是十分必要的。从宏观上看,任何一个国家都要避免跨境资本流动的“大进大出”。
白明表示,对外投资本身面临着对外部经营环境“水土不服”、对被并购对象负担评估不足,国外安全审查收紧等风险,而部分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行为更是增加了金融的风险。
这些行为可能包括虚假投资、转移资产等不规范现象。不仅如此,很多企业还都通过国内的高杠杆进行收购,将风险留在了国内的金融机构。
钱克明强调,中国政府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这个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企业“走出去”,对于符合国内法律法规、国际通行规则,开展真实、合规的对外投资是鼓励的。
“特别是对 一带一路 ,对国际产能合作,对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包括东中西产业梯度发展的对外投资,我们都是鼓励的。”他说。
隆国强认为,过去十年是中国对外投资增长最快的十年,规模从2008年的28.5亿美元,一路攀升至2016年的1701亿美元,其背后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需要整合全球资源和市场的新阶段。
“所以尽管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规范管理措施,但中国政府支持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政策方向不会变,中国作为一个对外投资大国的地位是不会变的。”(领航人才转)
2017-08-01
保险极客:做有生命力的保险
中国保险发展迅速,未来增长空间广阔。过去10年,中国保险业在普及度和精密度上突飞猛进:年保费规模从2006年的5600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3万亿元,年均增幅达20%,保险的密度及深度也从2006年的2.6%与430元/人,快速增长至2016年的4.2%及2200元/人。
然而在另一方面,在新兴科技创业领域,尤其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创业公司中,员工加班频繁、亚健康状况普遍。
创业方向:市场有空缺、客户有需求
中人网:首先想问一下任总,作为一家创客公司,保险极客为何选择以互联网保险为创业方向?
保险极客创始人任彬:选择以互联网保险为创业方向,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公司的几位主要高管过去都曾在传统保险公司就职多年,这种“第一手”经验让我们看到了很多问题,也看到了更多的机会;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坚信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基础设施的普及,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传统的保险行业一定会迎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保监会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保费规模为3.1万亿,巨大的市场空间使得互联网保险可以大有作为。
选择以团体保险市场作为互联网保险创业方向,我们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方面,团险产品从产品设计到定价理赔,从市场销售到客户维护,复杂程度更好,壁垒也更强。另一方面,中国的团险市场,尤其是中小企业市场,还是一片蓝海,发展空间巨大。
(保险极客创始人兼CEO任彬)
中人网:保险极客为何以中小企业作为服务对象?
保险极客创始人任彬:传统商业保险,尤其企业团险领域,可分为头部大型企业和中部及尾部的中小企业两个区间。随着市场发展和保险产业的自我完善,头部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市场,这个市场竞争激烈,服务、体系、管理等相对成成熟。但中小型企业团险市场之前一直未被有效开发,还不具备成熟的市场体系。随着中国两创的蓬勃发展和年青群体保险意识的极速提升,中小型企业的急需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也需要一个更加贴近和理解他们的服务提供者。
品牌打造:企业最信任、员工最满意
中人网:保险极客做企业团险服务时,公司发展理念是怎样的?
保险极客创始人任彬: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追求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交互模式。很显然,传统保险产品并不适合互联网销售。打个比方,寿险的条款非常复杂,恐怕很多用户都记不清都包含了哪些权益,这些权益更倾向于“大部分群体”。而互联网保险的精髓在于可以依托于大数据,实现千人千面,实现个性化定制,这就是保险极客的终极理念。
保险极客做团险产品,秉承一个目的,就是:简单、简单,再简单。我们要让产品端、销售端、理赔端等一切流程最大简化。在保险究竟姓“保”还是姓“资”的问题上,我们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同时,保险产品的形态不是核心,关键在于服务模式,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是否真正解决了用户的痛点,这才是保险存在的价值。
我们的理念就是用心做企业最信任、员工最满意的服务品牌。做我们的客户需要的、用的到同时又买得起的产品。
中人网:有了明确的发展理念,我们在行动层面是如何做的?
保险极客创始人任彬:以互联网保险团险为例,我们是朝着个性化、定制化的方向发展。在产品端,我们经过一系列优化改良,推出了所有中小企业都能“对症下药”的产品选择。比如最简单的意外险,每人每年仅需36元;再如重疾险,每个人150元即可享受30种大病保障关怀;同时,我们还有保障更全面、更系统的经典版、尊贵版产品,用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我们的产品精算师也为每一家企业客户量身定制适合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个性化产品。
在理赔上,保险极客利用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平台,从传统保险理赔速度慢、用户体验差等市场痛点出发,依托公司推出的云计算SaaS服务系统——云团险,全面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缩短理赔服务周期。医疗险承诺最长不超过5个工作日完成理赔打款。
同时,我们还和保险公司、行业伙伴不断的进行交流和业务链接,确保为用户提供更为极致有效的服务。
文化发展:用户至上、伙伴与担当
中人网:公司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规划是什么样?
保险极客创始人任彬:就未来几年来说,我们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规划:
第一,解决企业层面在给员工做保障时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没有足够的保障方案;方案是否真正符合员工的需求,同时能否符合企业的预算;员工进入这个体系之后,真的发生问题的时候,是否真正能够享受到保险的后续服务;增人减人的时候操作是否简便等等。
第二,给企业员工提供真正优质的风险解决方案。让大家遇到不可预期的意外或疾病的时候能够有一个有效的经济补偿。企业毕竟是商业组织,是有固定预算的。这个预算对企业来说可能已经是很大的一个成本了,但仍然很难解决一个员工和他的家庭在风险情况下暴露的问题。所以,我们希望企业里的员工能以一个更好的价格体系和服务体系去获得能够帮他真正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案。
中人网: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内部文化的推动,保险极客的内部文化是什么样的?
保险极客创始人任彬:在创业公司,一定是大家有共同的梦想一起去做一件事情,保险极客的文化也比较简单,就是三点:用户至上、担当、伙伴。
用户至上,就是帮助用户去解决人生路上的风险。你给用户提供的方案、服务,是不是真正能够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绝对不能为了让用户买保险,承诺做不到的事情。
担当,在公司层面来说,作为风险解决方案提供者,你是否能够真正承担你对客户的承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你对客户的承诺,变相来说就是客户对他家人的承诺。所以在保险极客,担当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事情。
伙伴,每一个进入保险极客的人,不管是一直留在这里,还是中途会离开,这一段的经历一定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希望每一个来到极客的人都能够有所得。所以,我们在内部非常推崇大家相互帮助的伙伴关系。
百万医疗:小病补充医疗,大病百万保障
中人网:您是如何看待刚刚推出的百万医疗福利保障计划这款创新产品的?
保险极客创始人任彬:这款产品是团险行业的首创产品,它的保障范围、功能、特点,均打破了人们对团险产品的以往认知。首先,百万医疗福利保障计划是一款纯粹的保障型团险产品,价格与原来传统团险方案差不多,但可以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可达百万的医疗保障;第二,这款产品能实现小病补充医疗,大病百万保险,百万保障部分和补充医疗是无缝对接的。
(保险极客精算师VP汪腾华)
中人网:可否请汪总具体介绍下,百万医疗福利保障计划这款产品背后的研发故事?
精算师VP汪腾华:首先告诉大家,百万医疗福利保障计划这款产品我们利用了整整半年时间来筹备。在这个过程中,更多工作是发现需求、解决需求、求证解决过程。百万医疗健康保障计划这款产品在筹备过程中,得到了千百名体验者的体验支持,因此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保险极客的希望和梦想,更是众多上班族的希望和梦想。
在一次调研中,我们得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结论:在众多普通消费者(不了解产品特点)看来,对能够以这么低的价格获得百万保障心存疑虑;在很多体验过产品的人,比如大数据公司的创业员工,他们就认为产品非常人性化,保障范围很广;在圈内人看来,比如保险代理人,这款产品非常具有发展潜力,因为它真正触碰到团险产品的发展“短板”,即保证实用性的前提下,满足个性化需求。
我们都清楚,腾讯、阿里“携手”改变了人们支付习惯。百万医疗这款团险产品也是如此,这种以纯粹保障为目的的产品,势必成为企业的首选。
中人网:百万医疗健康保障计划面向怎样的消费市场?
精算师VP汪腾华:百万医疗这款产品可看做1.0形态,我们推出这款产品的初衷,是解决高压高脑力行业员工医疗就诊等生活需求,帮助企业招人留人,因此人工智能创业企业、大数据创业公司,以及智能硬件、生物医疗等新兴科技产业是主要服务对象。当然,保险极客不会刻意设立“围墙”,只要是认可我们产品的企业,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用户。
中人网:如何保障百万医疗健康保障计划顺利的“活下去”?
精算师VP汪腾华:首先,我们耗时半年之久,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市场调研层面,反复完善最终推出了百万医疗这款产品,我们是有信心的;其次,保险极客将持续在人工智能等创业领域进行推广,让目标受众更快的找到我们,满足他们的需求;第三,我们会更加精准的和HR形成对接,推动产品体验等工作落地;第四,我们会积极发展服务口碑,力争实现“用户代言”,同时完善迭代产品,解决市场需求。
中人网:请用一句话来形容百万医疗这款产品。
精算师VP汪腾华:百万医疗是一款拥有生命力的保险产品。
保险极客拒绝概念、拒绝套路,我们只是希望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已的产品。我们创始人,包括很多员工都是年轻人,我们希望保险极客能够成为像“顺丰”一样的企业,即风险和质疑来临时,你的用户可以第一个站出来给你“澄清”;我们也希望把保险极客发展成华为、京东这样的企业,我们希望用能够落地的解决方案去消除用户(中小企业)在看病医疗方面的所有痛点。
任何时代,都需要有生命力的产品。(领航人才转)
2017-08-01
当KPI遇见OKR,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KPI和OKR这对长得相似的兄弟,同样都是绩效考核的方法,但却又千差万别,那么这两种方法到底有什么区别呢?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它们的定义。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是指关键绩效指标,它是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的一个分支。把对绩效的评估简化为对几个关键指标的考核,对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把员工的绩效与关键指标作出比较地评估方法,是把企业的宏观目标拆分为可运作目标的工具,是当前绩效测评的一种实用工具。它严格依照SMART原理制定,而且KPI的最后评判与绩效挂钩。
而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则指的是目标与关键成果法,它是一套定义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1999年由 Intel公司发明,后来被 John Doerr推广到 Intel和Oracle Google、LinkedIn等从而逐步流传起来,现在广泛应用于IT、风险投资、游戏、创意等以项目为主要经营单位的大小企业。
了解了它们的定义,下面来讲讲它们两之间的恩怨。作为最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KPI已盛行多年。在企业进入“预算季”时,公司的中高层常常进入痛苦的拉锯战。把战略目标逐层分解为可以量化衡量的绩效指标,跟员工的薪资和奖金挂钩。但是重点是企业的预算的时间太长了,一个季度的预算花费两三个月,这个季度预算终于弄完了,下个季度预算又来了,预算把人整得如此之忙,以至于都没有时间干活了。
同时,KPI把员工和管理层的关系变成了一种博弈关系。公司考核什么,我就重点干什么,这就导致了很多的员工会过多的去关注公司考核的内容,从而忽略了其他不考核的内容。在传统企业管理中,这样的考核方式确实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讲究的是潜在用户,全方位思考,才能抓住商机,尤其是对创业者来说,公司管理人员可能考虑不周到的地方,就是希望员工考虑全面并指出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KPI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所以,在这个时候,OKR孕育而生了。OKR是企业进行绩效管理的一个简单有效的系统,能够将目标管理自上而下,贯穿到基层。它首先确定目标,然后明确目标的结果,再对结果进行量化,最后考核完成情况。OKR的三个鲜明特点是:简单、直接、透明,这样不仅有助于统一目标和团队合作,而且有助于体现公平与公正,同时还是一个不错的自我激励手段。
KPI的实质是只看结果,不计较过程,只要你完成任务就能拿工资,而OKR则是时刻提醒每个员工当前的任务是什么。虽然,OKR能弥补KPI考核模式下普遍存在的一些弊端,但是OKR 和KPI两者谁都无法真正的替代对方,对于企业来说,每个企业的需求都不一样,到底是否要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还需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来定,所以说,找到适合自身的绩效评估方法,才是关键。(领航人才转)
2017-08-01
赢了国美成就了京东 苏宁是如何一错二错三错的?
7月28日,苏宁云商以10.82元收盘,这已是它近期较好的股价表现。不过,对比当初苏宁的强势表现,估计现今的股价会令苏宁创始人张近东感到“无颜见江东父老”。
回顾苏宁的发展历史,它曾经是中国发展最好,也最有潜力的公司之一,然而,在“美苏争霸”胜利之后,苏宁一错、二错、三错,处处点火,处处落后,烧了一堆上市公司的钱去并购,结果却几乎没有成功的案例。
7月19日,盛夏中的金陵城以摄氏37度高温不负火炉之名。
早上,由意大利飞来的航班尚未落地,南京禄口机场的航站楼里数百位球迷已在翘首以盼,蓝黑相间的统一着装预示了他们的共同身份:意甲国际米兰球迷。
国际米兰队长伊卡尔迪的出现将现场情绪推向高潮,此起彼伏的“毛罗”呼声给炙热的南京再添了把火。
然而,这支给苏宁带来更多关注的球队,也为苏宁招致了更为严重的非议。
恐涉洗钱
我们来看看让苏宁遭受非议的故事新剧情。
7月18日晚间,央视名嘴白岩松在其主持的节目里,就苏宁收购意大利足球俱乐部国际米兰的目的进行了质疑:国际米兰陷入连续亏损之中,为何苏宁还要斥巨资收购?
有嘉宾认为,“这些公司境内负债率很高,他们拿着从银行借来的、从其他金融机构融来的钱,在国外挥霍、购买资产。这些海外投资有涉嫌洗钱的可能性,不排除有一些难以直接用语言形容的目的。这些境外投资一旦失误,会增加境内金融风险。”
被戴上“涉嫌洗钱”的帽子,苏宁控股集团副总裁孙为民不得不第一时间出来灭火。他强调称,坚决拥护国家对外投资产业政策。
同时,孙为民解释,苏宁投资国际米兰是为了提升国内足球水平和苏宁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央视的质疑,如同向刚刚才因汽车超市火了一把的苏宁泼了盆冷水。
其实,布局汽车产业,苏宁可能犯下了最新错误。
汽车超市“独角戏”
7月15日,位于新街口的苏宁易购汽车超市开业,这也是国内首家汽车集合超市。
苏宁易购汽摩中心业务负责人刘东皓向外界透露了苏宁的野心:“构建一个生态圈,解决消费者衣食住行一切需求。”
苏宁甚至为汽车超市规划了一个美好的蓝图:“启动百店计划,在全国布局超过100家。”
然而,这更像是苏宁一个人的热闹。
《国际金融报》记者据此向宣传上已经进驻的车企求证,奔驰、奥迪、别克的内部人士均表示,对此并不了解。
有汽车界资深分析人士向记者直言,这说明苏宁汽车超市尚未得到车企的重视。
这并不是苏宁第一次向一个全新的领域发起冲击。
如同此前一样,虽然苏宁不断向外界展示汽车超市一站式服务的新卖点,以及其汽车金融和O2O模式的优势,但质疑声依然四起。
某知名汽车分析师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汽车销售已经不赚钱,真正能够实现盈利的是售后保养,而汽车在维修方面的专业性远比家电行业复杂,且部分配件需要厂家直供,汽车超市如果要保证专业性,投入成本不会低。
当前的尴尬
一个人的热闹,终归也是主角,总好过6月狂欢做他人的背景板。
电商的“618狂欢节”刚过,天猫、京东便迫不及待地晒出“成绩单”。相较于天猫7分钟成交破亿、花呗当天分期交易突破40亿,京东的累计1199亿等具体数字,苏宁易购的全渠道增长209%、线上渠道增长319%着实含糊了一些。
这或许正是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口中的那个“残酷的现实”——电商造节不胜枚举,目前来看,只有“双11”和“618”形成规模,阿里和京东的主场优势依然明显,其他跟风相随,却未成气候。
6月21日,“618狂欢节”刚刚过去3天。下午6点,这个店员口中工作日期间的高峰时段,《国际金融报》记者来到位于南泉北路上的上海苏宁浦东第一店。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的店里,陈设的各类产品让人眼花缭乱,与此对应的却是稀疏的客流,部分品牌前甚至空无一人,工作人员明显多于消费者。
像这样的苏宁云店、常规店在上海有57家,对苏宁而言,线下门店既是销售渠道,也是消费者体验中心,且承接着苏宁售后物流等功能。
虽然苏宁的相关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因为客单价的大幅上涨,线下的营业额呈现出环比增长的态势,但门店数量较高峰期有所缩减却是不争的事实。
十年错过
江苏简称“苏”、省会南京简称“宁”,短短两个字便暗示了企业发家之地。
1990年,尚未而立之年的张近东辞去了南京市鼓楼区工业总公司的铁饭碗,用东拼西凑来的10万元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在彩电、冰箱、洗衣机盛行的当下,另辟蹊径选择了当时较为冷门的空调。
90年底,南京宁海路上一家不足200平米小门面、10多位员工的苏宁交家电公司开业。因为人手有限,张近东从销售、推销、收银到送货,几乎把所有的岗位都干了个遍。
这时候除了暗藏野心的张近东,几乎没人能够想象,这家专营空调的小公司会发展成日后国内数一数二的电器集团。依靠“淡季订货,反季节打款”的模式,张近东站稳了第一步。
而此时距离潮汕人黄光裕创立国美电器已近四个年头,凭借供销模式的创新,国美早已脱离了中间商,实现了由上游厂家直供。
国美的起步早和发展快让苏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前有国美电器领跑,后有永乐电器、五星电器追赶,苏宁身在其中,不敢懈怠。以至于当张近东感受到第一批互联网浪潮时,权衡再三,依然选择了观望。
1999年,电子商务在中国兴起,以8848、当当、易趣、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B2C、B2B电商企业相继成立。嗅到商机的张近东去北京“中关村”晃悠几天后,便回南京探讨电商模式。即便在与新浪网合作推出电器商场且有了些许销售进账后,思忖再三,张近东还是选择从实体门店做起。
此时,电器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国美、苏宁的龙头地位不可撼动,霸主归属成了双方斗争的焦点。2000年后,苏宁、国美相继从区域市场向全国市场进军,双方短兵相接,近乎赤身肉搏。
这一决策落地便是十年错过。以至于苏宁副总裁孙为民在谈到苏宁的互联网之路时也颇为感慨,因为线下主战场数年处于一决高下的局面,苏宁的线上业务晚了近十年。
赢了国美,成就了京东
“美苏”争霸十年,此前国美一直领先于苏宁,即便苏宁火力猛开逐渐把差距缩小,依然撼动不了国美第一把交椅的位置。
2006年排名第一的国美收购了排名第三的永乐,黄光裕距离他打造一个“影响无处不在的商业帝国”目标更近了一步。一时间,“中国的山姆。沃尔顿(沃尔玛创始人)”再次与“黄光裕”三个字画上等号。这是一直计划将苏宁打造成中国沃尔玛的张近东所难以接受的,更加触动张近东神经的是“狂人”黄光裕的并购之手已经伸向苏宁。
张近东以“苏宁虽然做事低调,但不是无能”回绝了亲自登门商谈收购计划的黄光裕,一句“即使你想买也买不起”虽有负气之感,但“如果苏宁做不过你,我就送给你”却颇具壮士断腕的意味。
苏宁国美争霸的转折点出现在2008年。
随着创始人黄光裕入狱,国美陷入群龙无首之地。此前被国美并购的永乐家电创始人陈晓成了国美总裁兼董事局主席,由此拉开了长达1年多的国美电器主导权之争。苏宁则在国美内战期间成功实现了反超。
2011年,苏宁营收、净利润分别达到938.9亿和48.2亿,年末门店总数暴涨至1684家,近乎为2009年的两倍。同期国美营收、净利润分别为598亿和18.4亿,门店总数1079家。数据显示,苏宁的各项指标皆超越了老对手国美。
鏖战近20载,苏宁终究以反超断了国美的收购念头。
张近东没有想到的是在他埋头苦战的十年里,他的江苏小老乡刘强东已经关掉了自己在中关村的小柜台,半道杀向在线零售领域,且势头强劲。
待激战结束,张近东举目四周,才发现他眼中那个“还是个孩子,和苏宁不在一个重量级的”的京东早已把家电零售业给革了命。
2008年,3C产品起家的京东决定向综合型电商转型,陆续上线日用百货、图书音像等,同年其销售额便达到13亿元。
PK京东伤了身子
来自市场的数据让张近东彻底醒悟,2011年,京东上线不到7年,销售额却一举突破300亿,近乎是苏宁实体门店销售规模的三分之一,且这一数据依然保持着每年200%至300%的增速,与此相对应的是苏宁实体店只有15%至20%的增速。按照这个速度,到2014年,京东便可能超过苏宁。
更让张近东不安的是,苏宁此时面对的对手早已不止京东一家,原先“井水不犯河水”的淘宝也开始大举铺设家电领域。
京东、淘宝在家电、3C等品类对苏宁市场份额的不断蚕食,以及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重金布局O2O生态圈,晚了十多年的苏宁易购终于在2011年上线。
次年,张近东便提出“再造苏宁”,甚至交待副总裁孙为民“易购要加大资源投入,发展要抓紧”。
这一次,苏宁选择了和老对手国美截然不同的道路,相较于国美依然坚定的捍卫线下渠道,苏宁开始大举拓展线上业务,以期弯道超越。
2012年8月,羽翼日渐丰的京东挑起价格大战,刘强东的一句“未来三年大家电零毛利,保证比国美、苏宁便宜10%以上”被看作是下了战书。
彼时已经战胜国美的苏宁,在京东面前再次扬起了斗志,张近东强势回击“价格必然低于京东,价差双倍赔付”,动起了真格的苏宁甚至在2013年京东店庆(6月18日)前,打出了“线上线下同价”的旗号。
对于这一双线同价策略,市场褒贬不一。
家电行业资深专家刘步尘对此持肯定态度,他认为纵观国际市场,双线合一当如此。
电商天使投资人李成东却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这是一个失败的策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竞争效果,还招致了供应商的不满,以至于苏宁在随后的发展中不得不有意淡化这一策略。
相较于京东的轻装上阵,背负着1000多家线下门店的苏宁在这场价格战中显得有些吃力。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营收规模虽一直在增长,但净利润和扣非后净利润却下降明显。
2013年是个分水岭,此前扣非后净利润高达几十亿的苏宁猛跌至3亿,2014-2015年亏损甚至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坚决向电商转型的苏宁在线上线下融合的阵痛中苦苦挣扎,一度陷入亏损。
在曹磊看来,令苏宁更为紧张的是,相较于外国上市的阿里和京东,国内上市的苏宁面对的资本市场和投资机构对公司的盈利更为敏感。
转型步伐踏错节奏
在PK京东的同时,苏宁也在考虑转型,但却可能踏错了节奏。
2012年3月,张近东透露正在考虑将“电器”字样隐藏起来,同时又能体现苏宁在科技、信息化等方面的优势。
由“苏宁电器”改名“苏宁云商”,背后折射出的是苏宁准备将自己打造成一家彻头彻尾的互联网公司。
刘步尘认为,苏宁的转型是大势所趋,互联网浪潮下谁都无法避免。如同孙为民所言,不做是等死,做是找死,找死还有一线生机,等死则毫无机会。当然,线下模式的思维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苏宁等传统零售商的线上发展。
曹磊也直言,“美苏”的提升有目共睹,但受其内部传统的运行机制和体制影响,与更纯粹的互联网公司淘宝、京东相比差距依然存在。
重压之下的苏宁开始加速,于是它试图在每个风头正劲的领域都有动作,每个互联网大佬涉足的领域它都不愿放过。
在李成东看来,这是一段烧钱、激进且不健康的发展之路。
2012年9月25日,苏宁吹响并购的号角,以6600万美元收购母婴电商红孩子,最终红孩子淡出主流视野。
2013年10月,苏宁出资2.5亿美元,成为PPTV第一大股东。却在收购PPTV的两年间,累计亏损额超过10亿元。由于无法承受PPTV无限额的亏损,苏宁云商只得将其剥离给苏宁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014年1月,苏宁宣布全资收购注册用户达2000多万的满座团,经历了团购领域“百团大战”的厮杀后,不到两年便低调关停了。
这些都是苏宁“青春战略”的重要内容,现在看来,这些庞杂目标实现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李成东认为这主要源于苏宁在大步跃进的领域缺乏人才和行业资源上的积累,体系内难以提供强力支撑,因此不得不去选择合作方进行入股或收购,但因为总是慢人一步,当苏宁有此意向时,往往一流的公司已经被选购一空,只能在二流公司里挑选。此外,当苏宁进入后,发现需要面对的依然是BAT这样的巨头。
苏宁尝试跟随巨头的步伐,成功却难以复制。
2015年2月,阿里巴巴36亿元投资魅族手机。同年年底,苏宁便以19.3亿元入股手机公司努比亚,成为其第二大股东。然而努比亚在激烈的中国手机市场中一直少有人提及。对此,刘步尘指出,其不论销量、品牌和口碑上,都明显处于下风。
在阿里注资恒大后,苏宁也将目光瞄向了足球,继2015年收购江苏舜天俱乐部后,2016年更是以2.7亿欧元的总对价,通过认购新股及收购老股的方式,将国际米兰收归麾下。
对于苏宁将并购目标瞄准国际米兰,某国际足联评论员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苏宁将目光投向海外,想收购一直知名度较高的球队。英超强队皆为不差钱的主儿,不愿卖;西甲霸主皇马、巴萨都是会员制,没机会买;法甲的受众面远不如意甲;而德甲,可能是全球最健康的联赛经营方式,因此意甲自然而然成了首选。该评论员进一步指出,因为管理混乱等原因,国际米兰在被苏宁收购后,战绩并没有得到提升。
相对于媒体的热闹,市场则稍显冷淡。
有分析师向《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毕竟,体育产业短期内难见经济效益,而苏宁这几年业绩不佳,收购国米难以对其财务报表带来正面反应。”
站在金矿、守在风口的苏宁,并没有呈现出快速腾飞发展、显著规模盈利的成长态势。张近东在2017年春节期间的内部致辞中表示,这是因为创新需要交学费。
交了巨额学费的苏宁是否到了毕业的季节?(领航人才转)
回顾苏宁的发展历史,它曾经是中国发展最好,也最有潜力的公司之一,然而,在“美苏争霸”胜利之后,苏宁一错、二错、三错,处处点火,处处落后,烧了一堆上市公司的钱去并购,结果却几乎没有成功的案例。
7月19日,盛夏中的金陵城以摄氏37度高温不负火炉之名。
早上,由意大利飞来的航班尚未落地,南京禄口机场的航站楼里数百位球迷已在翘首以盼,蓝黑相间的统一着装预示了他们的共同身份:意甲国际米兰球迷。
国际米兰队长伊卡尔迪的出现将现场情绪推向高潮,此起彼伏的“毛罗”呼声给炙热的南京再添了把火。
然而,这支给苏宁带来更多关注的球队,也为苏宁招致了更为严重的非议。
恐涉洗钱
我们来看看让苏宁遭受非议的故事新剧情。
7月18日晚间,央视名嘴白岩松在其主持的节目里,就苏宁收购意大利足球俱乐部国际米兰的目的进行了质疑:国际米兰陷入连续亏损之中,为何苏宁还要斥巨资收购?
有嘉宾认为,“这些公司境内负债率很高,他们拿着从银行借来的、从其他金融机构融来的钱,在国外挥霍、购买资产。这些海外投资有涉嫌洗钱的可能性,不排除有一些难以直接用语言形容的目的。这些境外投资一旦失误,会增加境内金融风险。”
被戴上“涉嫌洗钱”的帽子,苏宁控股集团副总裁孙为民不得不第一时间出来灭火。他强调称,坚决拥护国家对外投资产业政策。
同时,孙为民解释,苏宁投资国际米兰是为了提升国内足球水平和苏宁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央视的质疑,如同向刚刚才因汽车超市火了一把的苏宁泼了盆冷水。
其实,布局汽车产业,苏宁可能犯下了最新错误。
汽车超市“独角戏”
7月15日,位于新街口的苏宁易购汽车超市开业,这也是国内首家汽车集合超市。
苏宁易购汽摩中心业务负责人刘东皓向外界透露了苏宁的野心:“构建一个生态圈,解决消费者衣食住行一切需求。”
苏宁甚至为汽车超市规划了一个美好的蓝图:“启动百店计划,在全国布局超过100家。”
然而,这更像是苏宁一个人的热闹。
《国际金融报》记者据此向宣传上已经进驻的车企求证,奔驰、奥迪、别克的内部人士均表示,对此并不了解。
有汽车界资深分析人士向记者直言,这说明苏宁汽车超市尚未得到车企的重视。
这并不是苏宁第一次向一个全新的领域发起冲击。
如同此前一样,虽然苏宁不断向外界展示汽车超市一站式服务的新卖点,以及其汽车金融和O2O模式的优势,但质疑声依然四起。
某知名汽车分析师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汽车销售已经不赚钱,真正能够实现盈利的是售后保养,而汽车在维修方面的专业性远比家电行业复杂,且部分配件需要厂家直供,汽车超市如果要保证专业性,投入成本不会低。
当前的尴尬
一个人的热闹,终归也是主角,总好过6月狂欢做他人的背景板。
电商的“618狂欢节”刚过,天猫、京东便迫不及待地晒出“成绩单”。相较于天猫7分钟成交破亿、花呗当天分期交易突破40亿,京东的累计1199亿等具体数字,苏宁易购的全渠道增长209%、线上渠道增长319%着实含糊了一些。
这或许正是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口中的那个“残酷的现实”——电商造节不胜枚举,目前来看,只有“双11”和“618”形成规模,阿里和京东的主场优势依然明显,其他跟风相随,却未成气候。
6月21日,“618狂欢节”刚刚过去3天。下午6点,这个店员口中工作日期间的高峰时段,《国际金融报》记者来到位于南泉北路上的上海苏宁浦东第一店。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的店里,陈设的各类产品让人眼花缭乱,与此对应的却是稀疏的客流,部分品牌前甚至空无一人,工作人员明显多于消费者。
像这样的苏宁云店、常规店在上海有57家,对苏宁而言,线下门店既是销售渠道,也是消费者体验中心,且承接着苏宁售后物流等功能。
虽然苏宁的相关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因为客单价的大幅上涨,线下的营业额呈现出环比增长的态势,但门店数量较高峰期有所缩减却是不争的事实。
十年错过
江苏简称“苏”、省会南京简称“宁”,短短两个字便暗示了企业发家之地。
1990年,尚未而立之年的张近东辞去了南京市鼓楼区工业总公司的铁饭碗,用东拼西凑来的10万元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在彩电、冰箱、洗衣机盛行的当下,另辟蹊径选择了当时较为冷门的空调。
90年底,南京宁海路上一家不足200平米小门面、10多位员工的苏宁交家电公司开业。因为人手有限,张近东从销售、推销、收银到送货,几乎把所有的岗位都干了个遍。
这时候除了暗藏野心的张近东,几乎没人能够想象,这家专营空调的小公司会发展成日后国内数一数二的电器集团。依靠“淡季订货,反季节打款”的模式,张近东站稳了第一步。
而此时距离潮汕人黄光裕创立国美电器已近四个年头,凭借供销模式的创新,国美早已脱离了中间商,实现了由上游厂家直供。
国美的起步早和发展快让苏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前有国美电器领跑,后有永乐电器、五星电器追赶,苏宁身在其中,不敢懈怠。以至于当张近东感受到第一批互联网浪潮时,权衡再三,依然选择了观望。
1999年,电子商务在中国兴起,以8848、当当、易趣、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B2C、B2B电商企业相继成立。嗅到商机的张近东去北京“中关村”晃悠几天后,便回南京探讨电商模式。即便在与新浪网合作推出电器商场且有了些许销售进账后,思忖再三,张近东还是选择从实体门店做起。
此时,电器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国美、苏宁的龙头地位不可撼动,霸主归属成了双方斗争的焦点。2000年后,苏宁、国美相继从区域市场向全国市场进军,双方短兵相接,近乎赤身肉搏。
这一决策落地便是十年错过。以至于苏宁副总裁孙为民在谈到苏宁的互联网之路时也颇为感慨,因为线下主战场数年处于一决高下的局面,苏宁的线上业务晚了近十年。
赢了国美,成就了京东
“美苏”争霸十年,此前国美一直领先于苏宁,即便苏宁火力猛开逐渐把差距缩小,依然撼动不了国美第一把交椅的位置。
2006年排名第一的国美收购了排名第三的永乐,黄光裕距离他打造一个“影响无处不在的商业帝国”目标更近了一步。一时间,“中国的山姆。沃尔顿(沃尔玛创始人)”再次与“黄光裕”三个字画上等号。这是一直计划将苏宁打造成中国沃尔玛的张近东所难以接受的,更加触动张近东神经的是“狂人”黄光裕的并购之手已经伸向苏宁。
张近东以“苏宁虽然做事低调,但不是无能”回绝了亲自登门商谈收购计划的黄光裕,一句“即使你想买也买不起”虽有负气之感,但“如果苏宁做不过你,我就送给你”却颇具壮士断腕的意味。
苏宁国美争霸的转折点出现在2008年。
随着创始人黄光裕入狱,国美陷入群龙无首之地。此前被国美并购的永乐家电创始人陈晓成了国美总裁兼董事局主席,由此拉开了长达1年多的国美电器主导权之争。苏宁则在国美内战期间成功实现了反超。
2011年,苏宁营收、净利润分别达到938.9亿和48.2亿,年末门店总数暴涨至1684家,近乎为2009年的两倍。同期国美营收、净利润分别为598亿和18.4亿,门店总数1079家。数据显示,苏宁的各项指标皆超越了老对手国美。
鏖战近20载,苏宁终究以反超断了国美的收购念头。
张近东没有想到的是在他埋头苦战的十年里,他的江苏小老乡刘强东已经关掉了自己在中关村的小柜台,半道杀向在线零售领域,且势头强劲。
待激战结束,张近东举目四周,才发现他眼中那个“还是个孩子,和苏宁不在一个重量级的”的京东早已把家电零售业给革了命。
2008年,3C产品起家的京东决定向综合型电商转型,陆续上线日用百货、图书音像等,同年其销售额便达到13亿元。
PK京东伤了身子
来自市场的数据让张近东彻底醒悟,2011年,京东上线不到7年,销售额却一举突破300亿,近乎是苏宁实体门店销售规模的三分之一,且这一数据依然保持着每年200%至300%的增速,与此相对应的是苏宁实体店只有15%至20%的增速。按照这个速度,到2014年,京东便可能超过苏宁。
更让张近东不安的是,苏宁此时面对的对手早已不止京东一家,原先“井水不犯河水”的淘宝也开始大举铺设家电领域。
京东、淘宝在家电、3C等品类对苏宁市场份额的不断蚕食,以及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重金布局O2O生态圈,晚了十多年的苏宁易购终于在2011年上线。
次年,张近东便提出“再造苏宁”,甚至交待副总裁孙为民“易购要加大资源投入,发展要抓紧”。
这一次,苏宁选择了和老对手国美截然不同的道路,相较于国美依然坚定的捍卫线下渠道,苏宁开始大举拓展线上业务,以期弯道超越。
2012年8月,羽翼日渐丰的京东挑起价格大战,刘强东的一句“未来三年大家电零毛利,保证比国美、苏宁便宜10%以上”被看作是下了战书。
彼时已经战胜国美的苏宁,在京东面前再次扬起了斗志,张近东强势回击“价格必然低于京东,价差双倍赔付”,动起了真格的苏宁甚至在2013年京东店庆(6月18日)前,打出了“线上线下同价”的旗号。
对于这一双线同价策略,市场褒贬不一。
家电行业资深专家刘步尘对此持肯定态度,他认为纵观国际市场,双线合一当如此。
电商天使投资人李成东却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这是一个失败的策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竞争效果,还招致了供应商的不满,以至于苏宁在随后的发展中不得不有意淡化这一策略。
相较于京东的轻装上阵,背负着1000多家线下门店的苏宁在这场价格战中显得有些吃力。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营收规模虽一直在增长,但净利润和扣非后净利润却下降明显。
2013年是个分水岭,此前扣非后净利润高达几十亿的苏宁猛跌至3亿,2014-2015年亏损甚至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坚决向电商转型的苏宁在线上线下融合的阵痛中苦苦挣扎,一度陷入亏损。
在曹磊看来,令苏宁更为紧张的是,相较于外国上市的阿里和京东,国内上市的苏宁面对的资本市场和投资机构对公司的盈利更为敏感。
转型步伐踏错节奏
在PK京东的同时,苏宁也在考虑转型,但却可能踏错了节奏。
2012年3月,张近东透露正在考虑将“电器”字样隐藏起来,同时又能体现苏宁在科技、信息化等方面的优势。
由“苏宁电器”改名“苏宁云商”,背后折射出的是苏宁准备将自己打造成一家彻头彻尾的互联网公司。
刘步尘认为,苏宁的转型是大势所趋,互联网浪潮下谁都无法避免。如同孙为民所言,不做是等死,做是找死,找死还有一线生机,等死则毫无机会。当然,线下模式的思维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苏宁等传统零售商的线上发展。
曹磊也直言,“美苏”的提升有目共睹,但受其内部传统的运行机制和体制影响,与更纯粹的互联网公司淘宝、京东相比差距依然存在。
重压之下的苏宁开始加速,于是它试图在每个风头正劲的领域都有动作,每个互联网大佬涉足的领域它都不愿放过。
在李成东看来,这是一段烧钱、激进且不健康的发展之路。
2012年9月25日,苏宁吹响并购的号角,以6600万美元收购母婴电商红孩子,最终红孩子淡出主流视野。
2013年10月,苏宁出资2.5亿美元,成为PPTV第一大股东。却在收购PPTV的两年间,累计亏损额超过10亿元。由于无法承受PPTV无限额的亏损,苏宁云商只得将其剥离给苏宁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014年1月,苏宁宣布全资收购注册用户达2000多万的满座团,经历了团购领域“百团大战”的厮杀后,不到两年便低调关停了。
这些都是苏宁“青春战略”的重要内容,现在看来,这些庞杂目标实现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李成东认为这主要源于苏宁在大步跃进的领域缺乏人才和行业资源上的积累,体系内难以提供强力支撑,因此不得不去选择合作方进行入股或收购,但因为总是慢人一步,当苏宁有此意向时,往往一流的公司已经被选购一空,只能在二流公司里挑选。此外,当苏宁进入后,发现需要面对的依然是BAT这样的巨头。
苏宁尝试跟随巨头的步伐,成功却难以复制。
2015年2月,阿里巴巴36亿元投资魅族手机。同年年底,苏宁便以19.3亿元入股手机公司努比亚,成为其第二大股东。然而努比亚在激烈的中国手机市场中一直少有人提及。对此,刘步尘指出,其不论销量、品牌和口碑上,都明显处于下风。
在阿里注资恒大后,苏宁也将目光瞄向了足球,继2015年收购江苏舜天俱乐部后,2016年更是以2.7亿欧元的总对价,通过认购新股及收购老股的方式,将国际米兰收归麾下。
对于苏宁将并购目标瞄准国际米兰,某国际足联评论员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苏宁将目光投向海外,想收购一直知名度较高的球队。英超强队皆为不差钱的主儿,不愿卖;西甲霸主皇马、巴萨都是会员制,没机会买;法甲的受众面远不如意甲;而德甲,可能是全球最健康的联赛经营方式,因此意甲自然而然成了首选。该评论员进一步指出,因为管理混乱等原因,国际米兰在被苏宁收购后,战绩并没有得到提升。
相对于媒体的热闹,市场则稍显冷淡。
有分析师向《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毕竟,体育产业短期内难见经济效益,而苏宁这几年业绩不佳,收购国米难以对其财务报表带来正面反应。”
站在金矿、守在风口的苏宁,并没有呈现出快速腾飞发展、显著规模盈利的成长态势。张近东在2017年春节期间的内部致辞中表示,这是因为创新需要交学费。
交了巨额学费的苏宁是否到了毕业的季节?(领航人才转)
2017-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