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江苏人力资源服务业年营收超1300亿元
近日,从江苏省人社厅获悉,江苏现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800余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年营业总收入突破1300亿元,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强。看似不起眼的人力资源服务业,蕴含着巨大的“金矿”。

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和优化人才配置具有重要作用。江苏作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先行地区,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深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这座“金矿”。

人力资源服务对用人单位的作用有多大,企业最有发言权。“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把企业从繁琐的人事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公司核心业务上。”盐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新城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玉萍说。

“今后,公共服务机构将更多承担保障服务、兜底服务,让人力资源公司通过专业化、市场化的商业模式,高附加值的服务产品赢得更多客户。”江苏领航人才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苏安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前景信心满满。

面对蓬勃发展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政府的“有形之手”主动发力,帮助这个朝阳产业走快走稳。江苏今年推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重点培育一批有核心产品、成长性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形成一批知名企业和著名品牌;建设一批有规模、有辐射力、有影响力的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培育一批有特色、有活力、有效益的市级产业园;推动人力资源服务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全省人力资本服务创新示范基地。

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对外开放,江苏将引进急需的海外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加强与国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合作,鼓励有条件的省内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构建全球服务网络。

中国政府网(江苏领航转)
2018-08-02
战高温!一线员工坚守岗位保障上海机场安全平稳高效运行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夏申城高温日较往年偏多,极端最高气温达40℃左右。自进入高温季以来,面对暑运期间再创新高的大客流,上海浦东和虹桥机场处于机坪户外高温岗位的众多一线员工在烈日下坚守,战胜高温酷暑考验。《中国日报》记者走近这群保障机场正常安全高效运营背后的人。

暑运期间,浦东机场飞机监护科平均每天监护航班700余架次(含货机60架次左右),每人每天平均监护12个航班,每架航班的旅客人数约在300人左右,执勤中要准确无误地检查4000余名旅客的登机牌,工作量大、强度高,期间还要检查工作人员的证件。

虹桥机场安检护卫保障部监护科现有员工209人,其中90%的员工为外地农民工,来自全国17个省市。远机位航班没有任何遮挡,且需要全程站立执勤。夏季,机坪地表温度高达60多度,飞机监护员皮肤被晒的黝黑,汗水湿透衣衫是家常便饭,虹桥机场安检护卫保障部安检监护科监护员王学国说:“(我们飞机监护员)没有白的,这是健康色。”

殷复芹和她的同事们被誉为客舱美容师,穿梭在各个机位与航班之间,为旅客创造亮堂堂、香喷喷的舒适乘机环境。从事飞机清洁工作26年的殷复芹目前是东航地面服务部虹桥站坪服务中心清洁分部的副经理。她和清洁分部的320多名工作人员负责虹桥机场320架左右飞机的清洁工作。旺季里,机坪温度最高可达68度,而没有空调的客舱就像个闷烧罐,温度也将达到近40度左右。除了日常的清洁,每架飞机每18天要进行一轮无死角的深度清洁,这项工作必须在深夜飞机停运后在40多度闷热的机舱内进行。每次深度清洁班组需携带28种清洁工具上机作业,为一架宽体双通道飞机做深度清洁时,至少需要16名员工连续在机舱内工作4至5个小时才可以完成,这群朴实可爱的客舱清洁员,不会放过阅读灯上的一根毛发、金属架缝的一粒米饭、操作台面的一滴油渍……严谨细致、精益求精。

浦东机场机电信息保障部维修科的登机桥维修员乔培每天需要进行5至8座登机桥的巡检、1座登机桥的常规日保养以及24小时应急抢修保障。在发现故障时,不管白天黑夜、日晒雨淋,无论零下10度的寒冬还是机坪高达60度的酷暑,为保证登机桥的正常运行,必须在十分钟之内赶至现场,以便尽快修复故障。

进入夏季高温季节,登机桥桥头工作区最高温度可达50多度,操作员站在上面就像待在烤箱内,身上的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除了高温,夏季还要面临暴雨、台风、雷电等灾害性天气,操作员们一如既往地奔波在机坪上,保障着每一个进出港航班的安全、正点。

有这样一群长期驻守在机坪露天作业的劳动者,在烈日炎炎的最“晒”7、8月里每天经历汗水的“洗礼”,经受着酷热天气与生产压力的考验。汪滨和邓少军是虹桥装卸服务中心的行李装卸员,他们负责东航、上航、联航及国内、国际代理航班的货物、行李、邮件装卸的地面生产保障任务。7月以来,一名装卸员旺季最高日保障货行邮达10吨左右,作业量比平日里增加近11%,看似简单的装卸作业,却隐藏着“大学问”,在暑运旺季航班可能出现不正常情况下的装卸作业保障、阵雨台风天气可能出现的航班快速装卸作业保障,都集合着脑力、体力、心力的综合挑战。

每年的7、8月,是航班生产的旺季,也是地服人保障任务最艰巨、最繁重的时节。截止7月17日,上海虹桥、浦东两机场东航、上航、联航进出港航班超过14700架次,保障东上联进出港旅客218万余人。

已经从事这一工作18年的浦东机场安检护卫保障部飞机监护科安检监护员韩凯说出了这些幕后英雄共同的心声:每天看到自己保障的飞机安全地起飞,很踏实。

中国日报(江苏领航转)
2018-07-31
南京建立社保待遇领取资格比对工作机制
南京市积极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方式,通过信息共享比对加强领取资格核查,严格防范冒领风险,确保社保基金安全稳定。市人社局加强与公安、民政、司法、卫计等部门联系协调,掌握了资格认证所需信息数据在政府各部门中的分布情况以及共享办法和途径,在不断丰富信息数据量的同时,完善数据的统计口径与信息格式,提高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印发《南京市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员资格认证信息比对办法》,从政策层面规范了信息数据比对认证工作,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分工,全面取消见面认证方式,代之以通过政府信息数据比对办法完成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  

目前,南京市已建立起较为 成熟的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比对工作机制,人社、公安、民政、卫计等部门信息数据每月定期进行自动比对,比对范围覆盖养老、医保、失业、工伤、生育等各险种待遇领取人员100多万人。对于信息比对不能确认待遇领取资格、疑似冒领的人员进行认证信息核实后按规定停发待遇,并对冒领待遇进行追缴。通过整合共享政府部门信息数据,创新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方式,切实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南京市人社局(江苏领航转)
2018-07-30
BOSS直聘成立职业科学实验室 年薪50万起招科学家
近日,BOSS直聘成立CSL(Career Science Lab)职业科学实验室。该实验室将对国内“企业—劳动者”系统的资源配置做系统性研究。目前实验室开出年薪50万招聘“职业科学家”、“机器学习科学家”。

中国有将近6亿的白领在数千万家企业工作,对于职场人在工作中的成就感、幸福感、安全感,企业在人才竞争中的竞争力、洞察力及双方的匹配等问题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BOSS直聘成立CSL职业科学实验室,希望借助从科学的角度,用严谨的方式,对“职业”这一门科学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CSL职业科学实验室负责人薛延波博士认为,“职业科学(Career Science)”事实上是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与计算科学、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的交叉。在研究中,研究团队将会将人文科学与机器学习技术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理论猜想—数据/实验验证的方式,完成对职业科学的探索。
薛延波拥有13年机器学习方面研究经验,5年量子计算方面研究经验。曾担任商用量子计算机生产商D-WAVE量子计算机实验室高级深度学习科学家。2018年7月薛延波加入BOSS直聘并担任BOSS直聘首席科学家。
据了解,在具体实验室的运营上,CSL职业科学实验室主要聚焦在研究上,与BOSS直聘直接的产品迭代、运营没有特别的关系。
薛延波表示“CSL主要还是一个科研机构,目前阶段的目标还是做研究。主要的产出包括在顶级的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成果。研究成果的价值也是行业、社会共享的。”
目前CSL职业科学实验室开放了“职业科学家”、“机器学习科学家”两个职位。工作内容均包括“研究、设计以及开发算法和模型,以便更好的理解人在个体层面和社会层面的职业需求。” 

TechWeb.com.cn(江苏领航转)

2018-07-27
中国技术人才首现逆流动,杭州逆袭成全球工程师“收割机”
2018年,中国一二线城市抢人大战日渐白热化。“狩猎”对象中,技术人才尤其炙手可热。

和以往任何一波区域间精英人才迁徙潮都大不同的是,北上广深不再是工程师们近乎唯一的选择,一些新一线城市正在成为他们追逐机会和梦想的掘金洼地。
7月23日,猎聘发布《2018中国重点城市工程师大数据与调研报告》,他们分析了2017年一季度到2018年二季度期间,互联网工程师人才净流入分布情况,杭州以12.46%的流入率排名第一。

北上深工程师流动加剧,“杭派工程师”崛起
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快速崛起,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金融科技等新兴领域具备弯道超车的机会,与之相应的一个中国技术人才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
抢工程师已成中国公司之间,城市之间抢人大战中最激烈的战场,而杭州则成为了全球技术人才收割机。
在流入杭州的工程师中,来自上海的最多,达到23.56%;其次是北京和深圳,占比依次为17.21%和6.91%。这意味着,北上深为杭州贡献了近一半的“杭漂”工程师。
杭州的区域间人才收割力不仅限于国内。BOSS直聘研究院《2018中国海归人才就业选择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应届海归人才最青睐的城市中,杭州海归占比增幅居全国首位,增幅为0.66%。相比之下,北京、上海的海归人才占比增幅都呈负增长,分别下降了1.28%和0.26%。
在继北京西二旗程序员,上海张江码农,深圳南山技术男后,中国工程师群体又多了一个冉冉升起的门派:杭派工程师。
他们是中国科技实力崛起和城市人才资源流动趋势下的产物,外来工程师的涌入和杭州过去的互联网技术人才相融合,共同提振了杭州科技行业的发展想象力。
“杭”情看涨背后:幸福指数高,技术氛围好,工程师地位高
“逃离北上广深”已不是新闻,原因主要源于被动的选择:房价昂贵、生活成本高、户籍政策严苛等。而学历和收入都处于高位的工程师群体集体“出逃”,集体涌入杭州,又是出于什么考虑?
猎聘调研报告显示,“杭”情看涨的原因,首先是杭州开放的人才政策,以及这座城市带来幸福感的整体抬升,杭派工程师幸福感指数达30.68%,比排名第二的广州还高出10个百分点。
其次是收入高。杭州房价远低于北上广深,但在收入上却能与北上广深持平。猎聘数据显示,全国互联网行业平均年薪超过20万的城市有五座,杭州紧随北上深广其后,与第一名北京的差距不到4万。但北京CBD房价实际上却是杭州CBD房价的3-4倍。
其三是互联网巨头的吸引力。猎聘数据显示,吸引工程师来杭的原因,“阿里巴巴带动的互联网和技术氛围”排在首位,投票率达59.66%。领英《海归人才吸引力报告》也印证了这点,在其“2018上半年最受海归人才关注TOP30企业”榜单中,总部位于杭州的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网易均入榜,其中阿里巴巴在TOP30中排名第一。
据了解,阿里巴巴36位合伙人中,三分之一是技术出身,技术人才在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等杭州互联网公司中的话语权较高,发展空间大,一位涌入杭州工程师表示这样一种受尊重感是杭州在工程师群体中备受追捧的原因之一。
此外,做一个“杭派工程师”的福利还包括日常通勤时间短。猎聘数据显示,在杭州,超过67%的工程师每日通勤时间在1个小时以内,而在北上广深,这一数字均未超过50%,其中北京近14%的工程师每日通勤时间在2.0—2.5小时之间。
综合来看,除了坐拥阿里、网易等互联网巨头,杭州还有大量互联网创业公司,比如杭州AI创业公司的数量在2017年就超过了广州,仅次于北上深。此外,杭州的科技独角兽数量已跻身中国第三。同时,杭州自古以来经济富庶,自然环境怡人,气候宜居,生活成本适中,技术人才也能在其中健康地流动,从而让整个行业和城市吸引更多的人才。

中新经纬(江苏领航转)
2018-07-26
隐私说明            
© 2002-2025 江苏领航人才开发有限公司  苏ICP备16011153号-1
集团网站:领航集团
总部地址:南京江北新区园达路51号网易数字产业基地A座19层
关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