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2018年,HR的道路该如何往下走
领英HR精英汇 为您提供最具知识性的HR资讯
| 朱俊峰 
本文首发自《人力资源》杂志
新年伊始,写下这样一些话,意在提醒自己和同行们:行不争之争。一方面要知足,一方面要进取。摆正了心态,人也会变得从容。只做对的,不争输赢。记得,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准备好了,就重新出发吧。
最近总是有人对我说感觉迷茫,不知道未来的路怎么走。有位朋友说,一直想离开目前服务的公司,而且发誓再也不做这个行业了,要回到自己熟悉的行业里;还有位朋友说,想去上汽集团的某个配套企业锻炼一下自己,而他之前从没有在制造业企业做过HR;也有年轻人很有诚意地问我,新的一年,自己该怎么做职业规划?
融合:滴水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枯
先对那位准备到新行业试水的HR朋友说几句。进入一个新环境,如何尽快适应并融入其中,是每个职场人都要面对的。有时候我们对困难估计不足,就会出现融入难的问题。这在跨行业的时候特别明显。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质
一般来说,求职都有一定的行业限制。职级越高,行业限制也越明显。即便是那些看似通用性很高的职位,比如HR和财务。在初级岗位的时候,还能跨行业求职,但到了中高级岗位之后,基本上就很难做到跨行业了。
也有些公司希望引进一些跨行业的人才,给公司带来新的理念、新的风格,让公司能突破一些瓶颈。这个初衷很好,但在实际操作中成功的不多。问题出在哪里呢?其实就是融入难的问题。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行业也有行业特质。因此同行交流容易产生共鸣,更容易理解对方。这其实没有对错,都是由行业特点决定的。那么,跨行业发展就要注意这个问题,要去了解那个行业的特点,特别是人员构成、行业历史等等。因为这些内容决定了这个行业的基本处事原则和风格,而行业的业务特点又决定了行为规范和规则。因此,对行业没有了解,贸然进入,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困扰。
企业发展阶段对人员要求不同
企业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员工的要求也会不同。比如,在扩张期,会要求员工有进取心,具有进攻性;但是到了守成阶段,就会要求员工稳重,更加注重细节。
这些特点和要求本身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看是否用对了地方。因此,加入一个企业,要看这家企业现阶段需要什么人,自己是否合适。不同的风格会有不同的工作方式,依靠程式、工具、模型工作的,终归算不上什么高级管理行为。
高级管理行为是确定使用什么工具、模型和流程,而不是自己去使用这些东西。高级管理行为的基本原则是“例外原则”。也就是说,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定式的,很多问题是在规章制度和惯例之外的。可以照章办事的,都由中层以下的人去解决。因此,有心要去跨行业发展的人,首先要弄清自己的定位,如果是高管,就要有处理复杂问题的足够准备。
融入离不开主动学习
如果要在一个新的行业、企业里顺利开展工作,就要让自己尽快融入团队中去。怎么融入,每个行业不一样,每个企业也不一样,但有几条基本原则。
首先,要知道企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创始者的个人风格。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无论是历史悠久还是处在创业期的,创始者的处事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企业的氛围。
其次,不管是否认同,一定要去理解这个企业的文化。我们每个人在成年后都会有自己的价值观,企业也有自己的价值观,我们未必都会认同,但是一定要理解,否则很难做好工作。
再次,公私分明。公私分明就是把工作和生活分开,不仅仅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也包括私人关系的分离。每个人不可避免地会在工作中形成一定的私人圈子,会有亲疏远近,但是,在工作上还是要一视同仁,不要出现偏袒。
最后,加强交流沟通。由于不认同造成矛盾,慢慢地沟通也会变少,更有甚者开始各种猜疑。这是要坚决禁止的,否则将会导致整个团队的内耗,对企业发展极其不利。企业要接纳不同的声音,靠企业的魅力去慢慢同化后加入的管理者,而不是排斥他们。
总之,最终融入成功,才是企业招揽外部人才的目的。
回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有一个故事,说某人挑着罐子在集市里穿梭,罐子不小心掉在地上摔碎了,但是那人却没有回头看一眼。边上有人问他,东西摔碎了,怎么不看看啊。他说,回头看有用吗?罐子不照样还是碎的吗?干吗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这种毫无用处的地方呢?
听上去好有道理的样子,但是这种做法不敢苟同。
罐子摔碎了,是什么原因呢?下次是不是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呢?事情是过去了,但是如果没有及时总结,那么同样的错误可能会在以后再次出现。
事情不能做过就算了。
会不会总结,其实也是我们在职场上能否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经验,就是在总结的基础上对工作的提炼,是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的归纳。很多人几十年如一日地重复同一件事情,既没有成长,也没有提高,只有经历却没有经验。
我们每个阶段或者年度,都要对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这不能仅看作是奖金分配的依据,更不是公司扣钱的手段。把这项工作做好,才可以真真切切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能,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水平。
从不总结,或者总结流于形式,那么年年月月只是重复以往,不会真的进步。
总结的正确打开方式
写总结的基本方式方法有很多文章介绍过,笔者只强调一个基本原则,就是采用STAR原则来总结,STAR即Situation(情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和Result(结果)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合。什么背景下,遇到了什么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果。每件事情、每个项目都按照这个基本思路来总结。
仅仅罗列做了哪些工作,这样的流水账别说体现工作成果,就是工作强度都无法体现,更无法体现个人的能力和水平。但是大多数员工,甚至包括HR都做不好总结。其实,我们要总结的不是做了什么,而是做成了什么,或者没做成什么。把日常工作以职能或者功能来归纳成一个个项目,以项目来总结工作。不要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把主要工作以及工作的主要方面,特别是对推动改善经营和业务发展的工作总结出来。这样的总结才有血有肉,让业务部门信服HR的确是给他们提供了支持。
总结不要报流水账,要去分析原因,寻找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这才是总结的正确打开方式。
销售人员以销售业绩来体现自己,研发人员以产品来体现自己。职能部门呢?没有具体的产品和产量,怎么体现自己的价值?所以,更要学会总结,从工作总结中体现出价值。
以总结来指导未来
不让事情“过去就过去了”,不是为了追究谁的责任,也不是为了针对某个人,而是用来指导未来的工作,改善不足,提高水平。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看似一个循环,但是每个循环都比以往更好、更高。我们也要有耐心,通过每个点滴的进步,逐步积累,最终会前进一大步。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程,其中也走过弯路,有过教训。比如,环境和资源保护就是最突出的例子。但是我们善于总结,及时纠正。假以时日,我们已经逐渐摆脱了模仿、追赶,开始创新,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绩,这都离不开不断地总结。
企业也好,个人也好,都要善于总结,不仅总结自己,也要总结他人;不仅要总结经验,也要总结教训。这样最终才能让我们进步得更快。
再出发:当下,即是新的起点
最后谈一谈职业规划这件事。其实,对于职业规划这个问题,笔者一直都有所怀疑。因为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既要有内因,也要有外因。内因当然是自己的兴趣和志向加上个人的钻研和刻苦。外因则是市场和企业。外因往往不受个人控制,因此,能实现自己职业规划的人其实并不多,因为外因无法提供理想的环境。
但是,个人对机会的把握还是要有一定的实力作为基础。我们其实完全可以把外因看成是激发个人潜能的一种催化剂。有时候甚至要归零,然后重新开始。
人生常有急转弯
人生在世,总会有些猝不及防的事情发生,逼着自己必须刹车或者急转弯。于是,有人走上了绝路,有人杀出了一条血路,有人趟出了一条新路,有人走上了一条大路,也有人转上了一条小路。
无论怎么说,在人生急转弯的时刻,要有归零心态,把过往的一切都丢掉。这对于那些曾经有过辉煌、取得过成就的人来说,更加艰难。所以,意志消沉,对未来悲观,对生活绝望的大有人在,而真正能重新爬起来的很少。
我很敬佩褚时健,敬佩的不是他作为红塔集团一把手时的辉煌岁月,而是他出狱后的二次创业。一个七十多岁的人,从狱中出来,在旁人眼中,能拿笔养老金勉强度日,把以往的辉煌当成谈资聊聊就算是不错了。没想到,他还能重新上路;更没想到,今天褚橙能做到这个市面。
有人说,褚时健的朋友圈资源帮了他大忙。但笔者认为,褚时健的心态远比他的朋友圈资源更重要。没有重新出发的决心和归零心态,就不会有今天的褚橙。可以说,褚时健的再出发是从负数开始的,对于那些从零开始的人来说,自己是不是还占得先机?七十多岁的老人可以重新出发,我们又有什么不行的呢?
有张有弛,文武之道
当然,并非每个人都会经历这种戏剧性的人生变故,大多数人其实都是需要一个驿站来歇歇的。再怎么战斗力爆棚的航母,也还需要一个母港来歇脚。有时候我们选择辞职,并不是真的不喜欢这份工作,也不是做不了这份工作,而是感觉累了。这种累,主要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理上的。心累了,那是真的累了,人也憔悴了。于是想停下来,静一静,想一想。
这不是什么坏事。人也需要充电,需要保养。
感觉累了,和感觉没有出路是两码事。感觉累或许只需要略微调适后即可重新出发,而感觉没有出路则是对未来的绝望。但是,当人身心疲惫的时候,往往分不清楚这两种感觉,于是把这两种感觉都称为“迷茫”。
其实,细加品味就可以了解其中的差别。迷茫并非没有选择,而是对以往的不甘,或者是对现状的不满,并非走投无路。人在职场,总有倦怠的时候,会感觉到低谷、瓶颈,这些都是正常现象。笔者的建议是,停下脚步,或者走得慢一点,然后再好好充电,这样才能更好地出发。
所谓重新出发也好,充电加油也罢,其实都是在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习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也正因此,休整一段时间后,看问题会变得不同起来。
本文为LinkedIn经授权转载自人力资源杂志(id:chinahrmo),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LinkedIn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图片等均于原。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领英进行删除,并就版权问题联系相关内容。
LinkedIn领英欢迎更多媒体、企业与组织与我们展开内容合作,联系邮箱connectinchina@linkedin.com
?2017 领英保留所有权利

2018-02-09
京东阿里互怼之余 巴菲特亚马逊着手整改五险一金
当中国舆论正在为企业缴纳五险一金是义务还是福利大打嘴仗之时,巴菲特将成本高昂的美国健保方案斥为“蚕食经济的饥饿寄生虫”,联手亚马逊和摩根大通开始着手从根基上改变美国传统医保体系。2016年,美国的人均医保支出约为1万美元,如果京东是一家美国公司,它的10万员工平均每年的医疗保险总支出将在10亿美元左右,甚至超过了京东目前缴纳“五险一金”的总额, 这10亿美元将由政府、雇主、保险公司和个人多方共同承担。 

1月31日,苏宁张近东在被传出在股东会上质疑不盈利、少纳税的京东为何收到各种资本追捧。2月2日早晨,刘强东则疑似对苏宁的质疑做出了回应,发布微博表示京东在2017年为全体员工缴纳了60亿五险一金,以及更大金额的税收,“如果通过劳务外包或者少缴,一年至少可以多赚50亿人民币!” 

京东与苏宁积怨已久,可一直追溯到2012年的电商价格战,此次嘴仗也是两家多年竞争下的又一次冲突爆发,随着舆论发酵,京东的“老朋友”阿里也迅速加入战局。阿里公关部在2月2日下午表示,虽然阿里员工比京东少,总共却缴纳了超过60亿的五险一金,“交五险一金是企业公民的基本义务,想不明白怎么还有企业家拿这些本来该尽的基本义务,来炫耀自己。” 

在三位中国巨头公司为五险一金争论不休的前夕,美国的三位巨头却选择了在医保领域抱团合作;当中国舆论正在为企业缴纳五险一金是义务还是福利大打嘴仗之时,巴菲特将成本高昂的美国健保方案斥为“蚕食经济的饥饿寄生虫”,联手亚马逊和摩根大通开始着手从根基上改变美国传统医保体系,美国医疗领域或将迎来有史以来的最大冲击。 

1月30日,金融业巨头巴菲特的伯克希尔表示将与世界首富贝索斯的亚马逊、美国最大银行摩根大通展开合作,正式进军美国医疗保险领域,成立一家具有保护伞性质的独立医保公司,旨在为员工提供更透明、简易、低廉的医保方案,并希望未来能够惠及所有美国人。 

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教授Joel Shalowitz表示,亚马逊进入医保市场的技术和物流优势非常明显,但他对于摩根大通和巴菲特的作用则保留怀疑。 

美国医保系统之复杂、低效、与昂贵一直饱受诟病,我在北卡罗来纳州上大学的时候,每年被强制向保险公司支付高达数千美金的参保费用,且学校不允许学生自行选择其他费用较低的保险;高昂的保费只涵盖最基本的医疗服务项目,比如体检、基础疫苗提供、感冒发烧看诊等,如果学生出现紧急情况需要住院,就需要自己承担动辄几千美元的急诊账单。 

参加工作之后,由于雇主承担一部分保费,我作为员工支付的保费每年降低到数百美金左右,但保障范围进一步缩小,在医院看诊首先需要自己支付几十美元不等的挂号费(Co-pay),此外每次看诊有一定的自付额度规定(一般是数百美元左右),超过自付额度的部分保险公司才会分担, 牙科、眼科保险都需要另行购买。保险系统庞大复杂,医生普遍经验不足、效率低下,收费系统透明度低。 

根据美国非营利机构凯撒家族基金会(George Kaiser Family Foundation)的统计,过去60年里,美国医疗保健成本大幅上升,1960年美国医疗保健总支出为272亿美元,2016年已飙升至3.3万亿美元,人均为10,348美元。 

按这个人均数字简单估计,如果京东是一家美国公司,他的10万员工平均每年的医疗保险总支出将在10亿美元左右,甚至超过了京东目前缴纳“五险一金”的总额,这10亿美元将由政府、雇主、保险公司和个人多方共同承担。 

根据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的统计分析,与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美国医疗系统是当之无愧的成本最高、效益最低。2013年美国医保支出占GDP的17.1%,远超过第二名法国的11.6%和第三名英国的8.8%,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共医保支出都在全世界名列前茅;然而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的医院和医生数量都低于中位数,人均寿命也低于中位数。 

美国医保体系与税务体系可以并称为最令美国人头疼的两大问题,也是每届政府致力改革的重点对象。特朗普政府初上任时一度想出台医改方案,却屡屡在议会受挫,后来才将目光转换到税改法案并获得成功,某种程度上说明美国的医保体系甚至比税务体系更加棘手、阻碍重重。 

目前三巨头还没有披露此次合作的具体细节,但已经在业界引起巨大震动。当天医疗保险及相关企业的股价遭遇重挫:最大药品零售的西维斯(CVS)、第二大药品零售商沃尔格林(Walgreen)、快捷药方控股公司、联合健康保险公司(UnitedHealth)、医药批发商麦克森公司(McKesson)等保险和药品公司的股价均下跌3%到5%左右。甚至生物科技公司的股价也随之下跌。 (江苏领航转)

新浪财经
2018-02-07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郑立荣加盟“新零兽”出任首席科学家 首页 > 国内新闻 发布机构: HRoot 2018-02-02 11:23
近期,专注于社区新零售市场的新零兽公司成为业内关注讨论的对象,在前日社区商业专家王利阳宣布加入新零兽与张文斌搭档共同开拓社区新零兽市场时曾表示有一位大咖级专家也将于近期加盟公司创始团队。而根据早前的消息显示,此人可能是国际物联网领域著名领军人才、“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郑立荣。昨日记者收到消息确认,郑立荣已经正式加盟新零兽创始团队,并出任首席科学家一职。

记者向新零兽CEO张文斌打探后得知,郑立荣已经确认加入新零兽创始团队并任首席科学家。网上公开信息显示,郑立荣是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上海重要产品追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同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郑立荣于2001年获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电子系统设计博士学位。先后任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微电子和信息技术系专职研究员,电子、计算机和软件系统系副教授等。2006年6月起任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信息与通信技术院首席教授,2007年1月起兼任瑞典爱立信集团网络研发部专家,2007年7月起任瑞典国家创新局智能包装物联网国家创新中心主任。

张文斌表示,很庆幸邀请到了郑教授加入我们的团队,我们将配合郑教授对食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的产学研探索,为中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的健康发展出一份薄力,也希望大家多给我们提建议,共同促进中国社区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i黑马
原标题: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郑立荣加盟“新零兽”出任首席科学家(江苏领航转)
2018-02-02
美世发布《关于健康、财富和职业:财务安全新举措》
(2018年1月31日,/美通社/)日前,在最新发布的《关于健康、财富和职业:财务安全新举措》全球研究中,美世列出了为保障财务安全而必须在健康、行动、技术和结构等方面采取的重要举措。此次研究考察了12个国家、7个地区的公共和私营部门的7,000位成年人和600位高级决策者,展示了相关数据,并阐述了改善财务安全的潜在方案,以下是部分研究发现:

·人们对是否拥有充足的退休金信心不足:人们通常需要度过15到20年的退休生活,但如果没有更好的规划,许多人都将入不敷出。研究显示,在个人储蓄不足的当前形势下,只有四分之一的待退休人员相信,他们可以攒到足够的退休资金。与全球数据相比,在中国,人们预期将度过更长的退休生活(20~25年),而认为自己拥有财务安全的比例也更高(50%)。 

·退休年龄将不复存在:出于个人选择或经济需要,人们现在工作得越来越久,因此预期的退休年龄将不再适用。超过三分之二(68%)的调查对象预计,他们将在某些职位上持续工作下去,或者不会退休。要延长工作年限就必须拥有健康的身体,因此健康对财富将极其重要。然而只有39%的调查对象声称,他们拥有极好/足够好的健康状态,足以应对现在的工作。 

·人们没有积极进行储蓄:全球81%(中国74%)的成年人感到,他们要对自己的退休收入负责,但很多人并未采取必要的行动。多方面的因素(压力、负担能力、投资机会和投资信心、年龄、性别和人生阶段)影响着人们储蓄和投资的能力。目前,有三分之一的调查对象尚未对退休储蓄进行任何财务计算,同时最大一部分就业人口(千禧一代)更换工作更加频繁,这也对储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女性在收入平等和职业连续性上面临性别差距所带来的不公,而“零工”经济或非正式经济下的工几乎完全要自力更生。 

·员工信任雇主提供的储蓄建议:调查结果显示,员工高度信任雇主提供的建议,全球有79%(中国86%)的调查对象声称,他们相信雇主能够针对规划、储蓄和投资等为他们提供独立而可靠的建议。此项数据表明,雇主可以抓住机会,发挥企业作用,克服人们目前存在的投资障碍。而相比之下,只有六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咨询财务顾问来帮助他们计算退休储蓄,这也许是因为只有56%的受访者表示信任财务顾问。 

·所有人都必须参与进来:个人、雇主和政府必须齐心协力,确保所有人的财务安全。创新、技术、新的思维方式以及文化适应性都将有助于重塑员工期望,以适应新的现实情况。

“现有的财富安全状态需要进行重大变革,”美世个人财富业务全球主管 Renee McGowan 表示。“好消息是,如果现在采取行动,我们还有机会填补财务储蓄缺口,并使我们能与现有文化发展趋势齐头并进。社会正在改变,而我们的储蓄和财务安全方案也应随之变化。”

研究结果呼吁人们立即采取重大举措,以解决目前全球面临的财务储蓄缺口问题。

“整合各种全球趋势是驱使我们开展本次研究的动力,这些趋势包括经济不确定性、退休金缺口、人类寿命延长、老年人歧视、员工福利减少等等。这些趋势与健康、财富和职业相互交织,因此财务安全规划必须考虑上述每一个核心领域,”美世全球财富业务总裁 Rich Nuzum 表示。“在特定年龄退休的现有期望将不再适用。人们的寿命和工作时间都变得越来越久,因此是时候淘汰我们目前所知的退休概念了。为了能在未来生活得更好,我们现在就需要行动起来,这是私营部门、公共部门以及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江苏领航转)
2018-01-31
养老金投资再增4省份 人社部鼓励中小企业建立年金
1月26日,2017年社会保险数据出炉。

在当天的人社部2017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卢爱红介绍,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截至2017年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15亿人、11.77亿人、1.88亿人、2.27亿人、1.92亿人。

2017年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为6.64万亿元,同比增长23.9%,总支出为5.69万亿元,同比增长21.4%。对比历年数据可以发现,这是2012年以来基金总收入增幅首次超过基金总支出。

过去这些年,人社部在养老保险制度上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改革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方面。而当天新闻发布会上的消息表明,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建设将有多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共同推进制度建设。

2731.5亿元资金已到账并开始投资

卢爱红表示,2017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稳步推进,北京、安徽等9个省(区、市)签署了4300亿元的委托投资合同,2731.5亿元资金已经到账并开始投资。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人社部基金监管局副局长汤晓莉曾于1月3日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8-2022》发布式”上表示,从目前收到的财务报告来看,2017年底达到5%或者超过5%的收益率是不成问题的。

卢爱红还表示,江苏、浙江、甘肃、西藏4省(区)政府已审议通过委托投资计划。据了解,四地可以增加投资金额大概1500亿元。

根据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编制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2016年江苏、浙江、甘肃、西藏的累计结余分别为3366亿元、3225亿元、371亿元和59亿元。

其中,江苏已公布委托投资计划。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归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运营资金的通知》显示,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运营额为1000亿元,采取保底收益方式委托投资,投资期限5年。投资资金由留足12个月备付期后结余100亿元以上的省本级、设区市本级以及结余50亿元以上的县(市)筹集。2018年一季度归集资金700亿元,三季度归集300亿元。

目前来看,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四川、上海、山西、安徽这9个2016年养老基金累计结余超千亿的省份中,仅四川和山西还未有委托投资的计划。

四川省人社厅去年6月公布未来五年重大改革措施中曾提到,推进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省级集中管理。

从已委托和计划委托规模来看,委托投资规模难以达到万亿元级别,不及市场预期。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养老保险基金3万多亿元的积累分散在各省,有些省还分散在各市,归集起来有难度。”

而且,过去几年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增幅一直低于总支出增幅。各地还要“保发放”,有些省结余不多必须留存。

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方面,卢爱红表示,第二支柱运行了十多年,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到2017年底,全国已经有8万多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人数达到了2300多万人,企业年金基金也达到了1.3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6.3%。

对比2016年的7.63万户企业和2325万名参保职工,2017年在扩面上表现平平。不过,企业年金16.3%的基金积累增幅结束了2012年以后的增幅放缓。

推动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卢爱红表示,下一步,将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实企业年金办法,推动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卢爱红并未透露中央调剂制度具体操作细节。记者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一书中了解到,作为过渡方案,中央调剂的主要思路是按各省职工平均工资和在职应参保人数确定上解的基础,按各省退休人数和全国人均拨付额向省级统筹基金下拨中央调剂基金,适度均衡省际负担。

2月1日起,《企业年金办法》将施行。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曾在1月23日的官方在线访谈中表示,下一步要“鼓励和引导更多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包括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

对此,董克用分析称,对于利润率不高的中小企业来说,不降低五项基本社会保险负担,很难再有能力建立企业年金。

不过,对于有条件的企业,比如一些高科技创新型或高收入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吸引高科技人才。“在国外企业年金即是退休后养老金之一,也是企业用于吸引劳动力长期工作的手段。过去劳动力供大于求,企业不太在意员工去留。现在不仅高科技人才,一般人才都短缺,那么企业年金就可以作为一种留人手段。”董克用说。

中小企业要建立企业年金计划,需要找受托人谈判,这样太费精力。董克用建议:“中小企业可通过行业建集合账户,几十个企业一起找一个受托人就没那么费力了,这都是发达国家的经验。”

而对于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方面,卢爱红表示:“近期我们按照国务院的部署,会同财政部,协调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建设。目前正在积极筹建工作小组,开展相关工作。”(江苏领航转)

中国经济网 
2018-01-30
隐私说明            
© 2002-2023 江苏领航人才开发有限公司  苏ICP备16011153号-1
集团网站:领航集团
总部地址:南京江北新区园达路51号网易数字产业基地A座19层
关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