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商务部:鼓励企业走出去政策未变 遏制非理性投资
中国外贸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19.6%的高速增长,创下了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半年度最高增速。

在7月31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商务部指出,正在贸易国际市场布局、国内区域布局、外贸商品结构、经营主体结构、贸易方式等领域推动贸易结构的“五个优化”。

上半年已经显现出了这种优化升级的效果:对“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的贸易增长迅速;中西部地区正在外贸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进出口增速亮眼;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的贸易方式和外贸新业态也实现了迅猛增长。

商务部还表示,中国政府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没有变。特别是对“一带一路”,对国际产能合作,对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包括东中西产业梯度发展的对外投资,中国仍将持续给予鼓励。同时,房地产、酒店、体育、娱乐等行业的对外非理性投资将得到遏制,从而进一步引导企业对实体经济的投资。

无人机出口增长近一倍

从国际市场布局来看,中国更强调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在全国外贸中的比重。据钱克明介绍,上半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增长比较快,其中对东盟、印度、俄罗斯进出口分别增长了21.9%、30.4%和33.1%.

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3.4%,同期中国与非洲国家进出口增长28.3%.

“在一带一路等新兴国家,中国的产业结构可以和他们形成互补,而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正好契合了其基建需求,因此后者将成为中国国际市场开拓的重点。”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指出。

不同运输工具的货运量也反映出这种市场结构的变化:前五月中国外贸铁路、公路运输量增长迅速,都高达20%以上:公路运输主要是与周边国家,铁路大多跟“一带一路”国家、欧亚大陆桥沿线国家有关,这两个区域的贸易增长良好。

从国内区域布局来看,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增长26.8%,西部地区增长25.7%,东部地区增长18.5%,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增长快于东部地区。

白明指出,国内区域布局的优化主要是在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外贸的同时,更加发挥中西部地区在全国外贸中的作用。

他认为,中西部地区一方面土地、人力等要素成本仍具备比较优势,其基础设施等条件也更为完善,能够承接相应的产业转移;另一方面,也是中国最新开放的方向要求,在“一带一路”等面向西部的开放中,中西部地区会成为开放的前沿。

从产品结构来看,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长要快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中高端制造业对经济的支撑力正在不断提升,部分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和装备制造产品出口一直保持良好态势。比如,上半年汽车出口增长32.5%,船舶增长25.1%,无人机增长93.4%.

同时,外贸新业态迅猛增长,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增速高达66.7%,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增长27.8%.

白明表示,中国正在大力推动市场采购、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的发展。

“市场采购相当于国际贸易的零售化,简化了中小外贸商的报关等流程。综合服务平台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在一个平台上打包解决企业面临的物流、保险、通关等一系列问题的服务提供商。”他表示,跨境电商则打破了中国外贸在微笑曲线中的劣势地位,而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也在国际上初步建立了竞争优势。

地产文化体育娱乐海外投资大幅下降

上半年我国对外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外贸回暖和跨境投资的回落并存。

钱克明表示,上半年的对外投资更趋理性。对外直接投资3311亿元,下降了42.9%,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有效遏制。

不过,从对外投资的国别看,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下降比较少,相对于对外投资40%以上的下降幅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仅下降了3.6%.

同时,企业也更加重视实体投资,对境外制造业投资降幅要小于对房地产、文化体育娱乐产业的投资。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业对外投资同比大降超过82%,只占同期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2%;此外,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海外投资也大幅下降了82.5%,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1%.

钱克明表示,投资数据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多部委出台了一些调控措施,特别是加强了对外投资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核,引导企业投向实体经济,尽量减少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的投资。

“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对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工作,确保对外投资健康规范有序发展,特别是我刚才提到的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的对外投资,我们建议相关企业还是要审慎决策,防范风险。”他说。

隆国强也指出,当前中国的资本项目还没有实现完全可兑换,所以政府对跨境投资进行适当的管理和规范引导是十分必要的。从宏观上看,任何一个国家都要避免跨境资本流动的“大进大出”。

白明表示,对外投资本身面临着对外部经营环境“水土不服”、对被并购对象负担评估不足,国外安全审查收紧等风险,而部分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行为更是增加了金融的风险。

这些行为可能包括虚假投资、转移资产等不规范现象。不仅如此,很多企业还都通过国内的高杠杆进行收购,将风险留在了国内的金融机构。

钱克明强调,中国政府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这个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企业“走出去”,对于符合国内法律法规、国际通行规则,开展真实、合规的对外投资是鼓励的。

“特别是对 一带一路 ,对国际产能合作,对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包括东中西产业梯度发展的对外投资,我们都是鼓励的。”他说。

隆国强认为,过去十年是中国对外投资增长最快的十年,规模从2008年的28.5亿美元,一路攀升至2016年的1701亿美元,其背后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需要整合全球资源和市场的新阶段。

“所以尽管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规范管理措施,但中国政府支持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政策方向不会变,中国作为一个对外投资大国的地位是不会变的。”(领航人才转)
2017-08-01
保险极客:做有生命力的保险
中国保险发展迅速,未来增长空间广阔。过去10年,中国保险业在普及度和精密度上突飞猛进:年保费规模从2006年的5600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3万亿元,年均增幅达20%,保险的密度及深度也从2006年的2.6%与430元/人,快速增长至2016年的4.2%及2200元/人。
 
  然而在另一方面,在新兴科技创业领域,尤其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创业公司中,员工加班频繁、亚健康状况普遍。
 
  互联网保险产业应推出怎样的团险产品与之匹配?如何打破产业藩篱,创新团险保障机制,推出具有生命力的团险产品?带着以上问题,中人网采访了保险极客创始人兼CEO任彬,保险极客精算师VP汪腾华。
 
  创业方向:市场有空缺、客户有需求
 
  中人网:首先想问一下任总,作为一家创客公司,保险极客为何选择以互联网保险为创业方向?
 
  保险极客创始人任彬:选择以互联网保险为创业方向,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公司的几位主要高管过去都曾在传统保险公司就职多年,这种“第一手”经验让我们看到了很多问题,也看到了更多的机会;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坚信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基础设施的普及,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传统的保险行业一定会迎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保监会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保费规模为3.1万亿,巨大的市场空间使得互联网保险可以大有作为。
 
  选择以团体保险市场作为互联网保险创业方向,我们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方面,团险产品从产品设计到定价理赔,从市场销售到客户维护,复杂程度更好,壁垒也更强。另一方面,中国的团险市场,尤其是中小企业市场,还是一片蓝海,发展空间巨大。
 
保险极客:做有生命力的保险
(保险极客创始人兼CEO任彬)
 
  中人网:保险极客为何以中小企业作为服务对象?
 
  保险极客创始人任彬:传统商业保险,尤其企业团险领域,可分为头部大型企业和中部及尾部的中小企业两个区间。随着市场发展和保险产业的自我完善,头部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市场,这个市场竞争激烈,服务、体系、管理等相对成成熟。但中小型企业团险市场之前一直未被有效开发,还不具备成熟的市场体系。随着中国两创的蓬勃发展和年青群体保险意识的极速提升,中小型企业的急需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也需要一个更加贴近和理解他们的服务提供者。
 
  品牌打造:企业最信任、员工最满意
 
  中人网:保险极客做企业团险服务时,公司发展理念是怎样的?
 
  保险极客创始人任彬: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追求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交互模式。很显然,传统保险产品并不适合互联网销售。打个比方,寿险的条款非常复杂,恐怕很多用户都记不清都包含了哪些权益,这些权益更倾向于“大部分群体”。而互联网保险的精髓在于可以依托于大数据,实现千人千面,实现个性化定制,这就是保险极客的终极理念。
 
  保险极客做团险产品,秉承一个目的,就是:简单、简单,再简单。我们要让产品端、销售端、理赔端等一切流程最大简化。在保险究竟姓“保”还是姓“资”的问题上,我们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同时,保险产品的形态不是核心,关键在于服务模式,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是否真正解决了用户的痛点,这才是保险存在的价值。
 
  我们的理念就是用心做企业最信任、员工最满意的服务品牌。做我们的客户需要的、用的到同时又买得起的产品。
 
  中人网:有了明确的发展理念,我们在行动层面是如何做的?
 
  保险极客创始人任彬:以互联网保险团险为例,我们是朝着个性化、定制化的方向发展。在产品端,我们经过一系列优化改良,推出了所有中小企业都能“对症下药”的产品选择。比如最简单的意外险,每人每年仅需36元;再如重疾险,每个人150元即可享受30种大病保障关怀;同时,我们还有保障更全面、更系统的经典版、尊贵版产品,用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我们的产品精算师也为每一家企业客户量身定制适合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个性化产品。
 
  在理赔上,保险极客利用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平台,从传统保险理赔速度慢、用户体验差等市场痛点出发,依托公司推出的云计算SaaS服务系统——云团险,全面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缩短理赔服务周期。医疗险承诺最长不超过5个工作日完成理赔打款。
 
  同时,我们还和保险公司、行业伙伴不断的进行交流和业务链接,确保为用户提供更为极致有效的服务。
 
  文化发展:用户至上、伙伴与担当
 
  中人网:公司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规划是什么样?
 
  保险极客创始人任彬:就未来几年来说,我们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规划:
 
  第一,解决企业层面在给员工做保障时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没有足够的保障方案;方案是否真正符合员工的需求,同时能否符合企业的预算;员工进入这个体系之后,真的发生问题的时候,是否真正能够享受到保险的后续服务;增人减人的时候操作是否简便等等。
 
  第二,给企业员工提供真正优质的风险解决方案。让大家遇到不可预期的意外或疾病的时候能够有一个有效的经济补偿。企业毕竟是商业组织,是有固定预算的。这个预算对企业来说可能已经是很大的一个成本了,但仍然很难解决一个员工和他的家庭在风险情况下暴露的问题。所以,我们希望企业里的员工能以一个更好的价格体系和服务体系去获得能够帮他真正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案。
 
  中人网: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内部文化的推动,保险极客的内部文化是什么样的?
 
  保险极客创始人任彬:在创业公司,一定是大家有共同的梦想一起去做一件事情,保险极客的文化也比较简单,就是三点:用户至上、担当、伙伴。
 
  用户至上,就是帮助用户去解决人生路上的风险。你给用户提供的方案、服务,是不是真正能够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绝对不能为了让用户买保险,承诺做不到的事情。
 
  担当,在公司层面来说,作为风险解决方案提供者,你是否能够真正承担你对客户的承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你对客户的承诺,变相来说就是客户对他家人的承诺。所以在保险极客,担当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事情。
 
  伙伴,每一个进入保险极客的人,不管是一直留在这里,还是中途会离开,这一段的经历一定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希望每一个来到极客的人都能够有所得。所以,我们在内部非常推崇大家相互帮助的伙伴关系。
 
  百万医疗:小病补充医疗,大病百万保障
 
  中人网:您是如何看待刚刚推出的百万医疗福利保障计划这款创新产品的?
 
  保险极客创始人任彬:这款产品是团险行业的首创产品,它的保障范围、功能、特点,均打破了人们对团险产品的以往认知。首先,百万医疗福利保障计划是一款纯粹的保障型团险产品,价格与原来传统团险方案差不多,但可以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可达百万的医疗保障;第二,这款产品能实现小病补充医疗,大病百万保险,百万保障部分和补充医疗是无缝对接的。
 
保险极客:做有生命力的保险
(保险极客精算师VP汪腾华)
 
  中人网:可否请汪总具体介绍下,百万医疗福利保障计划这款产品背后的研发故事?
 
  精算师VP汪腾华:首先告诉大家,百万医疗福利保障计划这款产品我们利用了整整半年时间来筹备。在这个过程中,更多工作是发现需求、解决需求、求证解决过程。百万医疗健康保障计划这款产品在筹备过程中,得到了千百名体验者的体验支持,因此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保险极客的希望和梦想,更是众多上班族的希望和梦想。
 
  在一次调研中,我们得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结论:在众多普通消费者(不了解产品特点)看来,对能够以这么低的价格获得百万保障心存疑虑;在很多体验过产品的人,比如大数据公司的创业员工,他们就认为产品非常人性化,保障范围很广;在圈内人看来,比如保险代理人,这款产品非常具有发展潜力,因为它真正触碰到团险产品的发展“短板”,即保证实用性的前提下,满足个性化需求。
 
  我们都清楚,腾讯、阿里“携手”改变了人们支付习惯。百万医疗这款团险产品也是如此,这种以纯粹保障为目的的产品,势必成为企业的首选。
 
  中人网:百万医疗健康保障计划面向怎样的消费市场?
 
  精算师VP汪腾华:百万医疗这款产品可看做1.0形态,我们推出这款产品的初衷,是解决高压高脑力行业员工医疗就诊等生活需求,帮助企业招人留人,因此人工智能创业企业、大数据创业公司,以及智能硬件、生物医疗等新兴科技产业是主要服务对象。当然,保险极客不会刻意设立“围墙”,只要是认可我们产品的企业,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用户。
 
  中人网:如何保障百万医疗健康保障计划顺利的“活下去”?
 
  精算师VP汪腾华:首先,我们耗时半年之久,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市场调研层面,反复完善最终推出了百万医疗这款产品,我们是有信心的;其次,保险极客将持续在人工智能等创业领域进行推广,让目标受众更快的找到我们,满足他们的需求;第三,我们会更加精准的和HR形成对接,推动产品体验等工作落地;第四,我们会积极发展服务口碑,力争实现“用户代言”,同时完善迭代产品,解决市场需求。
 
  中人网:请用一句话来形容百万医疗这款产品。
 
  精算师VP汪腾华:百万医疗是一款拥有生命力的保险产品。
 
  保险极客拒绝概念、拒绝套路,我们只是希望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已的产品。我们创始人,包括很多员工都是年轻人,我们希望保险极客能够成为像“顺丰”一样的企业,即风险和质疑来临时,你的用户可以第一个站出来给你“澄清”;我们也希望把保险极客发展成华为、京东这样的企业,我们希望用能够落地的解决方案去消除用户(中小企业)在看病医疗方面的所有痛点。
 
  任何时代,都需要有生命力的产品。(领航人才转)
2017-08-01
当KPI遇见OKR,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KPI和OKR这对长得相似的兄弟,同样都是绩效考核的方法,但却又千差万别,那么这两种方法到底有什么区别呢?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它们的定义。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是指关键绩效指标,它是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的一个分支。把对绩效的评估简化为对几个关键指标的考核,对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把员工的绩效与关键指标作出比较地评估方法,是把企业的宏观目标拆分为可运作目标的工具,是当前绩效测评的一种实用工具。它严格依照SMART原理制定,而且KPI的最后评判与绩效挂钩。

  而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则指的是目标与关键成果法,它是一套定义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1999年由 Intel公司发明,后来被 John Doerr推广到 Intel和Oracle Google、LinkedIn等从而逐步流传起来,现在广泛应用于IT、风险投资、游戏、创意等以项目为主要经营单位的大小企业。

  了解了它们的定义,下面来讲讲它们两之间的恩怨。作为最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KPI已盛行多年。在企业进入“预算季”时,公司的中高层常常进入痛苦的拉锯战。把战略目标逐层分解为可以量化衡量的绩效指标,跟员工的薪资和奖金挂钩。但是重点是企业的预算的时间太长了,一个季度的预算花费两三个月,这个季度预算终于弄完了,下个季度预算又来了,预算把人整得如此之忙,以至于都没有时间干活了。

  同时,KPI把员工和管理层的关系变成了一种博弈关系。公司考核什么,我就重点干什么,这就导致了很多的员工会过多的去关注公司考核的内容,从而忽略了其他不考核的内容。在传统企业管理中,这样的考核方式确实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讲究的是潜在用户,全方位思考,才能抓住商机,尤其是对创业者来说,公司管理人员可能考虑不周到的地方,就是希望员工考虑全面并指出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KPI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所以,在这个时候,OKR孕育而生了。OKR是企业进行绩效管理的一个简单有效的系统,能够将目标管理自上而下,贯穿到基层。它首先确定目标,然后明确目标的结果,再对结果进行量化,最后考核完成情况。OKR的三个鲜明特点是:简单、直接、透明,这样不仅有助于统一目标和团队合作,而且有助于体现公平与公正,同时还是一个不错的自我激励手段。

  KPI的实质是只看结果,不计较过程,只要你完成任务就能拿工资,而OKR则是时刻提醒每个员工当前的任务是什么。虽然,OKR能弥补KPI考核模式下普遍存在的一些弊端,但是OKR 和KPI两者谁都无法真正的替代对方,对于企业来说,每个企业的需求都不一样,到底是否要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还需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来定,所以说,找到适合自身的绩效评估方法,才是关键。(领航人才转)
2017-08-01
少年英雄江湖老 周鸿祎开启下半场
“大家不是想念我,是想念讲真话的人,是想念挑战者,也是想念互联网的炮火声。”

一篇突如其来的《人民想念周鸿祎》刷屏之后,周鸿祎做出上述回复。这位曾经的互联网挑战者,就这样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回顾周鸿祎成为舆论焦点的次数,除了从美国资本市场退市,就是和网红老公王思聪讨论宠物狗坐飞机了。很明显,作为企业家,周鸿祎并不拥有自己的私人飞机,可能也很少包机。毕竟,现在的周鸿祎其实是个“穷人”。

2016年,360完成私有化,在美国资本市场退市的代价是抵押一切,举债200亿元。更值得注意的是,周鸿祎对退市给出的理由是:360的核心是安全,回归国内资本市场是国家很明确的期望。而360变成中国的内资公司,也能保持未来在国内的网络安全地位。360私有化的过程,获得了国家各级部门支持。让周鸿祎最后沦为“负翁”的200亿元借贷,来自招商银行。

其实,无论是那些想念周鸿祎的人民,还是周鸿祎自己,都非常清楚,那个曾经少年意气,四处搞事的叛逆英雄,早已在江湖中老去,或者说,成熟了。今天360做的生意,是通过“大数据收集、分析和挖掘的方式,提供一种全新的、适合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安全服务”。据周鸿祎透露,在国外,包括亚马逊、Facebook、Twitter、汇丰银行、美国安全防护技术公司FireEye以及英美等数十个国家的互联网应急中心(CERT)都在和360进行深度的安全数据和技术合作,360成为中国官方在“安全”外交中的一张主打牌。

360 同时是中国官方的安全技术供应商,拥有大量的中国政府和军方单位客户。通过威胁情报技术,360 曾经主动探测到了某个不具名的中国政府单位拥有的电脑被木马感染,原理是大数据侦测到该单位的电脑和一个已经被标记为恶意网站的服务器之间,有大量的数据交换。另外,周鸿祎还透露,360 曾经侦测到了XcodeGhost事件中的涉事服务器存在流量异常。他希望用这个例子证明,如果有更多的数据供分析,今后将可以更加主动和快速地发现并鉴别网络安全威胁。

所以,周鸿祎的“负翁”生涯应该不会持续太久。未来,老周可能会不声不响地完成他梦寐以求的逆袭——对百度,乃至BAT.只是,这种逆袭绝非以他最初想象的那种快意恩仇的方式实现。以意气为特征的江湖,其实容不下意气用事的人。能活下来的,都是懂得闷声发大财的企业家们。即便高调,也必须有面子有里子。所以,即便性情如周鸿祎,也说出了 “360回归A股不是为炒股,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这样识大体,懂大局的话。我相信他不是为了说而说,他是真懂了这个道理。

有意思的是,有人观察发现,强势霸道爱搞事的周鸿祎在这些年发生了变化:他的性格,臻至一种更加圆融通达的状态,而只有现在这个状态,周鸿祎才有可能真正把自己性格中天然“尖锐”的那一部分,转化为遇到对手打压和逼近时的“百折不挠”,把自己性格中“取巧”的那一部分,转化成一些“局部战略谋划方面的出色”,把自己原本“急躁”的部分,转化为在面对取舍决策时的果敢。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老周可能真正开始把他潜意识里的那种“不安全感”和“脆弱”,转化成了更多在面对大环境变化时的居安思危,以及某种绝不甘于人后的倔强。这样的老周,可能不会再像以往那般频繁成为媒体的宠儿,却会是一个更加强大也更加可怕的对手。

当然,这些溢美之词也可以换成另外一套语言描述。那就是,周鸿祎终于完成了从一个互联网革新者到中国式企业家的转化。少年英雄江湖老,曾经的黑天鹅事件一步步变成了灰犀牛。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最理性的选择。

无论是怀念周鸿祎的人民,还是周鸿祎自己,其实都已经默认了一个事实:中国的互联网生态,已经距离那种颠覆式的创新渐行渐远。挑战者渐渐变成了传说。曾经的黑天鹅成长为灰犀牛,一统江湖。又或者,做灰犀牛不成,只能玩德州扑克解忧了。这是一种宿命,概莫能外。

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出现本身就是一只黑天鹅,最后却变成了灰犀牛。灰犀牛的市场里没有炮火,也不需要搅局者,直到下一个黑天鹅出现。但是,这只黑天鹅,无论如何不会是周鸿祎了。(领航人才转)
2017-08-01
滴滴并购优步中国 一年后: 是否垄断仍在胶着
一年前,滴滴和优步中国合并运行,成为第一家由百度、阿里、腾讯(俗称BAT)共同持股的公司;一年后,本月刚刚履新的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27日表示,商务部反垄断局依然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合并案依法进行调查。

2016年8月1日,滴滴宣布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彼时,行业人士密切关注的是,涉及到大量VIE结构(VariableInterestEntities,可变利益实体)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合并案,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到底会不会受理。换言之,VIE是否应该成为反垄断审查的障碍?

第一财经记者从接近此类并购案的多位核心人士处了解到,多年以来,但凡收购方或合并方涉及VIE结构的并购案,商务部均不予受理,这几乎是一个心照不宣的行业“潜”规则。

一位今年初曾参加商务部召集的滴滴和优步中国合并案某个研讨会的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时只讨论了具体的财务问题,即滴滴出行的营业额计算,并没有讨论是否同意批准这一并购。

如今,一位曾在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任职的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指出,从目前商务部的表态来看,依然看不出商务部会否就此立案,或者说,“立案的可能性低”。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对执法透明度颇有微词。他对第一财经记者称,这一引发广泛关注、业界影响巨大的案子,应该会有结果,但不好预计。

四度回应后仍不能确定“立案”

滴滴收购优步中国的消息正式宣布后,7月27日已是商务部第四次(前三次分别为去年8月2日、8月17日和9月2日)公开回应对于该案件的关切。第一财经记者发现,商务部的回应措辞逐渐递进,区别微妙。但归根结底,没有一次能够让业界确信,是否已经立案。

高峰27日称,网约车属于互联网行业的新业态,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日新月异,商务部在深入研究互联网行业竞争规律和特点基础上,全面分析评估交易对市场竞争和行业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经济分析等多种方式,进一步了解网约车运营模式和市场竞争状况等,“我们将坚持鼓励创新、科学监管的原则,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促进网约车行业的创新发展。”

上述曾在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任职的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的表态,依然看不出商务部是否已就此立案。他尤其注意到回应中“进一步了解网约车运营模式和市场竞争状况”等表述。“从‘了解’两个字来看,没什么信息,常理判断(立案)的可能性低。”他说。

去年9月,商务部时任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有举报人举报该交易当事方未依法申报,商务部正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本案进行调查。他说,商务部反垄断局当时已经两次约谈滴滴,要求其说明交易情况、未申报的原因,并按商务部提出的问题清单提交有关文件、资料;与有关部门和企业座谈,了解网约车运营模式和相关市场竞争状况等。

彼时,上述业内人士就对第一财经记者称“进展还需继续观察”。他说:“约谈是了解情况,一般来说,工作细节不允许说,只有结案之后才会公布。”

再向前回顾。去年8月2日,沈丹阳首次在月度例行发布会上回应称,尚未收到两家公司的申报,凡符合《反垄断法》规定申报条件和《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中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均应事先向商务部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另一次,沈丹阳在去年8月17日的发布会间隙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仍未收到滴滴优步的申报。彼时,他还对第一记者专门补充说明,即便没有达到营业额申报要求,商务部也可以介入调查。但并未回应VIE是否应该成为经营者集中领域反垄断审查的障碍的问题。

涉VIE并购将走向何处

去年末拿到离职补偿,已在国内外旅游一圈的优步中国前员工Susan(化名)今年初找到了新的创业公司。还在滴滴稳扎稳打一路晋升的林威(化名),如今再看到有关并购案的消息,也恍如隔世,“都(合并)好久了,对我们业务没什么影响。”

时过境迁,从各类公开消息看,不论是滴滴还是优步,合并是否会触犯《反垄断法》,都不是提上议程的大事了。至于这样的合并,是不是影响到了消费者的选择,打车是不是更贵更难,都成为另一个平行世界的事情。

大家不由猜测,如果再往后,这个案子还会有结果吗?如果有结果,将会是什么模样?

北京大学教授盛杰民去年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根据以往经验,商务部若介入,最终可能类似于沃尔玛并购1号店案件,附条件通过。“如果断定垄断,(难道)会要求恢复原状吗?”一位业内人士27日笑着反问第一财经记者。

对于滴滴,上个盛夏,社会各界还在热烈讨论两家合并后,是不是网约车更贵更难,八卦几家行业巨头老总柳青、柳甄、柳传志的关系;但是到今年5月,大家最关注的是,滴滴在5个月过渡期的最后时刻,有惊无险地拿到了北京《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再到今年6月,滴滴创始人程维在时任北京市市长蔡奇召开于今年5月的一次见面会上建议道,“招京籍司机太难了”,而交通委则称“人和车要合法”。

业界不乏乐观者,有不愿透露姓名的知名律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滴滴优步合并案应该会不一样,该交易的影响程度和关注度与以往任何一个互联网交易都有所不同。

更多人回忆起2015年8月的例行发布会上,商务部关于携程收购艺龙的回应,与此次非常类似。沈丹阳称,已经收到去哪儿网关于该收购涉嫌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的举报,并向举报人了解了具体情况。并指出,商务部根据《反垄断法》及相关规定,基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已经约谈携程及相关方调查了解有关交易情况。

但之后,携程依然顺利收购艺龙。由于没有公布相关信息,无法区分携程艺龙申报后获得了通过,还是没有申报,抑或是商务部根本就没有受理。

无论如何,这个代表全球未来创新方向,但从诞生起就在世界各地不断引发波澜的行业,注定还会继续折腾下去。但就中国而言,我们不仅要面对创新与监管的边界,更需要面对执法透明度的提高。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晓晔曾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建议,政府能够进一步提高执法的透明度,对于滴滴、优步这类对广大消费者影响深远的案件后续进展,应该给予披露。即便经过调查决定通过,也需要给公众一个交代。

如果着眼未来,这个市场的规模和潜力依然不容小觑。全球经济和金融分析机构IHS环球通视首席分析师卡森发给第一财经记者的分析称,中国已经成为约车服务的最大市场,这会使滴滴置身于下一代网约车领域革命:移动服务和无人驾驶。这个趋势将会在2025年之前出现,并在2035年之前成为交通领域的主要驱动力。2035年,中国将拥有最大的移动无人驾驶服务行业,预计有200万辆在运车,每辆车都会在4~5年的使用周期内创造高额收益。(领航人才转)
2017-07-28
聚美陷迷途:创始元老离职铁三角解散
一如陈欧的个性洋溢,聚美优品也总是脱不开话题。聚美优品联合创始人、产品副总裁戴雨森日前在微博中发布长篇文章,寓意将离开任职多年的聚美。传闻最终得到确认时仍然引人感慨。自2014年上市之后,聚美的表现起伏不定,缩水九成多的市值更是非议颇多。如今正值聚美“801”大促在即,创始元老戴雨森离职,是意味着聚美终将没落还是迎来涅槃?

“铁三角”解散

戴雨森7月26日在微博中表示,“从今天开始,我将退出聚美的日常运营业务,作为合伙人加入聚美的天使投资人和老大哥:真格基金。2009年的那个夏天,徐小平老师让我们有机会能够创造聚美的奇迹。在未来,我希望自己帮助更多当年Leo(陈欧)和我这样的年轻人,成就更多伟大的梦想”。聚美表示,“非常感谢雨森自公司成立以来的贡献,尊重他的决定,并祝愿他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最好的成绩”。

北京企业信用信息网披露的信息显示,今年4月,聚美在北京注册成立的几家分公司负责人都由戴雨森变更为陈欧。其实有关戴雨森离职的消息今年7月就有媒体爆料。但如今得到双方确认,仍难免让人感慨。聚美创始人陈欧、高级副总裁刘惠璞,还有戴雨森,这三个人被称为聚美后来的“三剑客”、“铁三角”。其中,戴雨森自2009年7月从斯坦福大学退学回国和陈欧开始创业,到现在已有八年。

回顾聚美的创业史,2008年,当时在北京任职于谷歌的陈欧萌生创业念头,但没有任何资源的他根本无法说服任何一个谷歌工程师跟他创业,而最终跟随他的,是美国加州的师弟戴雨森。在创业之初,戴雨森作为一个本能拿到斯坦福毕业证书的高材生,转身成为聚美的第一个手模。陈欧曾在接受采访时调侃说,在当初经费缺乏的情况下,戴雨森在自己手上抹BB霜、拍照片、在天涯上灌水,讲述作为资深美容专家的使用感受。2014年5月,聚美登陆美国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董事长兼CEO陈欧持股40.7%,联合创始人戴雨森持股6.3%.随后三年聚美股价持续下跌,但戴雨森一直和陈欧一起持续扩张业务。

聚美多事之秋

曾经辉煌、患难,但回忆终究只是回忆。创始元老戴雨森的离开,难免让人猜测聚美是否已入穷途。

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电商战略分析师表示,从聚美的发展路径来看,陈欧所带领的聚美明显遇到发展瓶颈。当初美妆特卖模式所依靠的PC端、App端的人口红利,如今一去不复返。更有大批年轻用户被如云集、拼多多等新型社交电商所分流。这不仅是聚美遇到的问题,唯品会同样面临这样的考验。而从聚美投资影视剧、空气净化器、共享充电宝等举措来看,陈欧明显有换赛道的想法。聚美更像是一家创业公司,而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不同人有不同的感觉、内部产生分歧、老伙计要做出选择等,这都是很正常的事。

另一位接近聚美的业内人士表示,从近年来聚美在股市的表现来看,虽然股价极大缩水,但看成交量和具体报表,其实聚美依然活得很好。“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该业内人士称,聚美有了今天的名气,但是陈欧还很年轻,青年企业家在成长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还有很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雪球网披露的信息显示,在今年5月31日、6月15日、6月30日,聚美日均交易量分别为56.27万股、77.72万股、91.86万股。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量能够体现在资本市场上的活跃度,从这一点来看,聚美表现依然活跃。但因聚美从去年2月宣布私有化后,财报一直未披露,所以具体营收和增长情况无从得知。

线下模式碰壁

事实上,聚美遭受非议,不只有来自内部运营的种种传闻的原因,同样有来自外部市场表现欠佳的因素。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走访前门发现,曾经聚美全国首家线下实体店,如今已经被恒源食品商场所取代。据商场内员工介绍,新店在今年过年前便已入驻。

公开资料显示,聚美前门店于2013年11月开业。陈欧曾表示,电子商务开设门槛低,消费者对线上化妆品有着天然的不信任,因此开设了线下实体店。对于前门店关闭,聚美表示,相较前门地段,王府井地段人流量更大,于是选择将前门店的资源合并到王府井店内。此外,据聚美客服人员表示,目前全国线下实体店有4家,分别在北京、山东、山西和天津。聚美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未来计划将线下实体店往二三线城市铺设,一是二三线城市成本低,二是二三线城市具有消费潜力,希望借此打开市场。

有业内人士表示,聚美的线下实体店主要是为了展示品牌形象,而非以盈利为主,这也让聚美门店的经营承受了巨大考验。北京商报记者在聚美王府井店内体验发现,聚美实体店内的商品大多只供试用,若想购买需下载聚美App,扫描商品的二维码后才知道价格并通过线上购买。同时,地处北京地标性位置前门,租金可想而知。据了解,聚美所在前门店的租金门槛较高,据周边租户介绍,旁边的铺位出租价格为25元/㎡/天。

押宝共享经济

“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这句陈欧过去的代言广告词,如今成了聚美的真实写照。聚美是一家被真格基金认定为回报率最高的投资项目之一,如今虽遭争议,但陈欧显然对未来有自己的思考。

2016年,陈欧投资影视剧时曾表示,“砸钱就能获得流量的PC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公司的融资估值达到上亿美元后,规模也很难再做上去了”。投资影视剧,被视为当时聚美探索美妆上下游发掘新市场的举措。今年5月,聚美宣布跨界进军智能家居领域,并首发了两款空气净化器;就在几天后,聚美又宣布以3亿元收购深圳街电60%股权,陈欧亲自担任街电董事长。对于站上共享风口的信心,他不惜与王思聪在微博上互怼。

“陈欧对于未来的发展有着新的考量,他将现在视为聚美的二次创业。”一位聚美内部员工表示,街电是当前公司大力投入的一项业务,但并不像外界所说的“不务正业”,对于未来共享充电宝的切入场景,以及与电商的结合,陈欧有着充分的考量。

互联网企业谁不是在抢占未知的风口?一位电商行业观察者表示,就好像乐视一样,如果现在的乐视依然蒸蒸日上,有几个人会指责他说的“生态化反”?同样,对于陈欧来说,如果现在聚美的股价一路飙升,他的投资也不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在互联网行业专家徐斌看来,对于一家体量足够大的上市公司而言,需要给投资人打造一些有想象空间的领域。聚美要证明自身吸引力不是单纯靠利润,更多是有没有未来空间。把公司放在共享经济这个最热的风口上,它在资本市场会有所反馈。(领航人才转)
2017-07-28
隐私说明            
© 2002-2023 江苏领航人才开发有限公司  苏ICP备16011153号-1
集团网站:领航集团
总部地址:南京江北新区园达路51号网易数字产业基地A座19层
关注/分享